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體育

冰雪運動熱度不減 委員獻策冰雪運動持續發展

2023年01月17日08:4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委員獻策冰雪運動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陳嘉堃

  距離全球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過去了近一年時間,冰雪運動在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熱度不減。政協委員們非常重視后冬奧時期的工作,大家建言,北京應借舉辦冬奧會帶來的諸多有形和無形的奧運遺產,推動冰雪運動進一步普及與發展。

  冰雪運動從娃娃抓起

  關注后冬奧時期,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發展冰雪運動必須“從娃娃抓起”,這是眾多委員的共識。

  體育界9名委員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積極建言。大家建議將冰雪運動課程列入教育計劃,形成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教學、訓練、競賽和保障體系。在教學上,將冰雪運動課程納入學校體育課程,編寫統一規范的教材,以課程設置保証教學內容的實施。在訓練上,鼓勵成立學校冰雪運動隊和舉辦培訓班,開展冰雪運動主題的冬令營活動。在競賽上,建立覆蓋項目廣、晉級體系貫通的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體育賽事體系。在保障上,將開展冰雪運動所需資金列入教育經費預算,支持學校因地制宜建立專業冰場、仿真冰場、輪滑場地。為學生滑冰滑雪提供專項補貼,通過限額收費、低價滑冰滑雪票等,多措並舉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冰雪運動。

  來自體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文介紹,發展冰雪運動是2023年本市體育系統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特別是在青少年冰雪方面。北京市將繼續深入開展校園冰雪活動,並在2023年舉辦北京市第二屆冬季運動會,籌辦青少年冰雪項目U系列賽事,組織中小學生校際冰球聯賽、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等品牌賽事。

  在青少年中打下了廣泛基礎后,下一步就是要加強冰雪運動科學研究,打造冰雪運動人才發展高地。委員們建議充分利用北京地區高校眾多、人才聚集的優勢,鼓勵高校開設冰雪相關專業,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社會支持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冰雪運動管理人才、產業技術人才、運動推廣人才、專業師資、社會體育指導員、校園輔導員、競技運動人才的培養,將北京打造為冰雪運動人才發展高地。多所高校可聯合建設“北京冰雪運動科學研究中心”,形成以科學化為先導,后冬奧時期冰雪運動競訓、產業、中小學普及為一體的冰雪運動核心研究基地。

  帶動更多人走進冰雪場

  來自體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曹衛東表示,后冬奧時期,不能停止和減弱冰雪運動的普及工作。知識普及是冰雪運動普及發展的基礎,要不厭其煩、形式多樣。除了重點關注青少年冰雪運動知識普及,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之外,也不能忽視普通大眾。面向各類群體舉辦冰雪運動知識、運動文化、傷病防護的講座,帶動更多人群走向冰場、走進雪場。

  賽事普及是冰雪運動普及發展的重要載體。要繼續著力打造“市民快樂冰雪季”等群眾廣泛參與的高品質冰雪賽事活動,要發揮國際體育賽事牽引帶動作用,圍繞新首鋼園區、延慶冬奧場館群等重點地區,打造幾項有特色、效果好、國際影響力大的國際冰雪品牌賽事活動。

  “科技”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個重要標簽,科技成果是冬奧遺產中寶貴的一部分。“在傳承冬奧遺產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傳承好相關科技成果,更應該延續並進一步推進體育科技融合發展的良好勢頭。”體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劉昊揚在提案中建議,鼓勵科技創新企業與具有體育學科優勢的大學或科研機構聯合,共同開展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的研究,通過課題資助等方式進行重點支持。對可能產生廣泛社會價值的項目進行重點關注,在從科研到轉化、從理論到產品的全過程中持續推動,最終形成由產品銷售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同時加強宣傳,提高群眾對於體育科學的了解程度,為新技術、新產品建立示范應用點,幫助民眾接受科學的新方法、新工具、新理念,為成果轉化落地創造更有利條件。

  京張還要聯手推冰雪運動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將北京、張家口兩座城市牢牢地聯系起來。后冬奧時期,在推動冰雪運動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兩座城市也需要聯手推進。

  體育界的委員經過討論形成共識,要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拓展冰雪運動休閑供給。充分發揮冬奧場館、設施、高鐵等北京冬奧遺產效益,構建適應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戰略需要的區域管理機制。兩座城市要打破區域、行業壁壘,整合冰雪運動、體育休閑等消費市場力量,設立國家冰雪運動體育休閑示范區,共同發展冰雪運動和戶外運動休閑產業,統籌推進北京西部及西北部地區與張家口冬奧經濟圈跨區域協作、生態保護、城鄉融合、產業發展、設施建設、政策扶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冰雪運動休閑服務,更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農業界的委員吳宜夏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協同,在幫扶張家口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打造延慶和張家口半小時都市圈。結合鄉村振興過程中實施的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在奧運場館利用、道路交通規劃、旅游資源開發、配套設施供應、勞務人口吸納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統籌謀劃,在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譜寫新篇章。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