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昌平區

煥新明文化 賦能十三陵

首屆明文化論壇在北京昌平舉辦

2022年12月11日09:4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 (董兆瑞)12月1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明文化論壇在昌平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舉辦。論壇旨在進一步發揮昌平作為北京“三條文化帶”唯一交匯區的優勢,推動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歷史塑形,為文化鑄魂,聚力激發明文化活力新生。

打造明文化交流平台

本次論壇以“煥新明文化,賦能十三陵”為主題,分為主論壇和4場分論壇,通過線上舉辦的形式,專家學者們分別圍繞“明文化價值挖掘與創新提升”、“明十三陵世界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十三陵區域發展與文旅融合”及“文化遺產與新媒體”等主題進行線上研討,廣泛交流,為昌平打造全國明文化中心獻計獻策。

記者了解到,本次論壇發布了“五個一”系列行動,即:原創作品征集與展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展示一批文物保護成果和計劃,舉辦一次主題展覽,成立一個智庫“明文化專家智庫”,簽訂一攬子合作協議。

此次論壇的舉辦,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明文化活動平台,將分散於各地的明文化研究力量融合成一個整體,在文化的研究、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方面強化了協作,推動理念、經驗和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同時,論壇聚焦深化明史、明文化研究,圍繞彰顯文化價值、展現文保成果、傳遞合作願景的長效機制進行對話,促進了明十三陵文化遺產價值的發掘與傳揚,帶動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開放與活化利用,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為支撐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明文化論壇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亮相 

論壇上,明文化論壇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正式亮相。明文化論壇logo用“明”字篆體,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變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的設計不僅包含了系列遺產“明清皇家陵寢”的全稱,還有十三陵遺產地的名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報審同意后,形成最終的表達形式。

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標識的備案不僅表明國際組織對遺產地活動的官方認可,更代表著遵守國際規則、履行締約國職責、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要求的精神。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20年以來,在文物修繕、展覽展示和數字科技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推動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積累了重要經驗,更為全球相關類型世界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23年,明十三陵將迎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並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活動將促進世界遺產的展示與闡釋,加強世界遺產的公眾教育和傳播。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的備案和發布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十三陵世界遺產走入了一個新階段,並進一步突顯出世界遺產的國際性和官方屬性。

20余件出土文物首次與大眾見面 

昌平素有“京師之枕”“股肱重地”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悠久的歷史文脈和豐厚的文化資源。記者了解到,論壇設置了3個不同的展示區,展示昌平區的明文化資源,分別為數字互動體驗區,採用“元宇宙+數字化+沉浸式”及聲光電融合等科技手段,打造數字化體驗場景﹔“世遺寶藏 大明風華”明十三陵歷史文化陳列展示區,多方聯動展示金銀器、絲織品、石構件、玉件和首飾等出土文物珍品60套105件,其中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2件,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與大眾見面,提煉和展示“明文化”精髓,突出十三陵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內涵﹔文物長廊展示區,作為歷史文化陳列展的延伸展覽,集中展示了三彩香爐等文物21件。

此外,明文化專家智庫、全球明文化社團聯盟在論壇上成立,更好地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發揮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在歷史文化資源、物質文化資源、專家資源和機構功能等方面的優勢,圍繞明十三陵與居庸關的傳統文化屬性,打造專屬明文化標簽,同時開展好明十三陵、居庸關及相關明代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傳播中心。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