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院慶紀念版《蔡文姬》首演

本報記者 牛春梅
昨天,北京人藝院慶紀念版《蔡文姬》亮相舞台。這個僅院慶可見的版本中,徐帆、濮存昕、鄒健、楊立新、劉輝等觀眾熟悉的面孔悉數回歸,同台演繹這部代表著中國話劇民族化實踐成功的作品。觀眾在一場演出中既能領略幾代演員的風採,又能真切感受到北京人藝乃至於中國話劇探索的軌跡。
《蔡文姬》誕生於1959年,由郭沫若編劇,焦菊隱導演,朱琳、刁光覃、藍天野、童超、蘇民等藝術家出演,是焦菊隱導演進行話劇民族化實踐的成功代表之一。2001年,蘇民再次將該劇搬上舞台,由徐帆出演蔡文姬、梁冠華出演曹操,濮存昕出演董祀,楊立新出演周近。2011年蘇民、唐燁聯合執導,於明加、濮存昕、閆巍、鄒健、劉輝等又組成全新陣容演繹該劇,於明加接棒徐帆出演蔡文姬,而濮存昕則轉向曹操。此次,紀念版則是2001版、2011版以及更多年輕人的全新組合。
大幕拉開,以前沒有看過《蔡文姬》的觀眾會覺得很新奇,它不同於時下眾多話劇,從舞台到表演都極具特色,帶有濃厚的時代痕跡。文白相間的台詞,帶有戲曲元素的身段讓這個原本頗為簡單的故事有了更多在戲劇沖突之外的韻味。可以說,這部作品像是一個“活化石”,鐫刻著幾代人藝人不斷探索話劇民族化的努力。
民族化的美學表達,詩意、浪漫的藝術風格,都是話劇《蔡文姬》的鮮明標志。新一代人藝人在繼承之余,也給出自己的創造。導演唐燁說:“把老一代創作者的華彩篇章完美繼承,少走彎路,不拘泥於所謂‘別人用過了的手段’,現代人需要另辟蹊徑的創新思想。”此次新老融合的陣容要“把幾代創作者的集體情感通過舞台人物的精確演繹呈現給觀眾,共同表現一種清新簡約、震撼人心的藝術風格。”同時,傳承並不意味著沒有創造,這一次的演出被賦予了一種現代的詮釋和演繹。
從2001年到現在,徐帆、濮存昕、楊立新等演員對於這部戲顯然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們的表演既保持著情感的真摯,又保留著對中國戲曲之美的繼承,一個步子,一個轉身,都可以看到對戲曲的借鑒與融合﹔一句台詞,一個停頓,都可以讓觀眾在韻律中體會語言的准確含義。徐帆說:“這部戲培養了我,不只是台詞,還鍛煉了我的氣質、心胸和態度。”再度飾演蔡文姬,她更能體會角色背后的戲,“我想人無論對國家和家庭都應該傾注愛,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唐燁希望,今天的《蔡文姬》讓觀眾欣賞傳統美的同時,也能以當代人的理解去與歷史對話。因此劇中對情的處理更加細膩,家國情、夫妻情、母子情等委婉動人,尤其是第一幕中伊屠知牙師聽說媽媽蔡文姬回歸漢朝卻不能帶上自己時,母子二人面對即將到來的離別所表現出的難舍難分令人動容,讓詩意與真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劇中飾演伊屠知牙師的韓清說:“帆姐特別真,和她演起戲來可舒服了。”
這一版的《蔡文姬》也是一出舞台上的“老友記”,徐帆、濮存昕、楊立新彼此之間默契、鬆弛的合作是舞台上的一大亮點。“因為有楊立新、濮存昕二位哥哥,我的心裡就是放鬆的。”徐帆說搭檔特別重要,雖然這個戲的台詞特別多、特別容易記混,但是和這些老搭檔在一起就會鬆弛下來。濮存昕的曹操也帶著他本人的特色,更加儒雅睿智,“如何在真實和浪漫間找到一種平衡,是我們永遠的功課,每一場都要去琢磨。”而劇中的“反面人物”周近這次則被楊立新“正了名”,他不再是一個壞人,而是“好人辦錯事”。“這部戲是浪漫主義的極致之作。生活化方式就不一定合適,要敢於在舞台上利用表演制造節奏,制造懸念,制造趣味,自己去充實細節。”楊立新說。六十多歲的他在舞台上表演流暢自然,讓周近這個角色多了一些意趣。
如果說徐帆、濮存昕、楊立新是多年的積累,那這一次年輕一輩則顯露出了他們的力量。鄒健飾演的董祀、劉輝飾演的左賢王在前輩的輝映下,依然展示出各自的光彩,台詞的處理、表演的節奏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據悉,本輪演出將持續至5月3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