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青團總結志願服務經驗:推進冬奧遺產轉化 設計四個一體系

2月21日,國家體育館場館志願者拍攝“全家福”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在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新當選委員向6位志願者代表贈送了紅燈籠,代表全體運動員向志願者表示感謝。同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致辭中對志願者的表現予以了肯定,他用中文說:“志願者,謝謝你們。”
在冬奧會期間,近1.4萬名北京高校來源賽會志願者和20萬人次的北京城市志願者堅守在體育競賽、場館管理、語言服務和人員引導、信息咨詢等多個崗位,用青春和奉獻,用自信和笑臉,向世界展現出亮麗的中國名片。
志願者無處不在,卻很少出現在舞台中央。閉幕式上,當6名志願者代表同時點亮和舉起手中的“光”時,“鳥巢”場地和觀眾席上的志願者們也隨之一起點亮手中的燈籠,將“點亮我,溫暖你”這一簡單溫暖的行為展示給全世界。
本屆冬奧會,每一位志願者都是一片溫暖了這個冬天的雪花。北京團市委作為志願者的“大后方”,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磨練隊伍
志願服務成思政課新載體
“我志願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願服務,使命重大,任務光榮……”2021年10月26日上午,“首都高校冬奧、冬殘奧志願者誓師大會暨首都青少年迎冬奧倒計時100天冰雪嘉年華”活動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北京全體志願者線上線下同步庄嚴宣誓,用整齊響亮、鏗鏘有力的誓言做出志願服務、青春奉獻的冬奧承諾,也是在這一天,他們都准備好了。
為打造一支政治可靠、能力過硬、服務暖心、勇於擔當的志願者隊伍,北京團市委立足首都高校,廣泛開展志願服務的宣傳動員,並堅持在服務保障冬奧中培養青年。在選拔過程中,團市委抓住“關鍵環節”,推動全市67所涉冬奧任務高校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從各高校遴選了173名干部教師擔任場館志願者經理、賽事服務副經理。帶動“重要少數”,指導各高校按照1:30的師生比例,選優志願者帶隊教師,充實骨干力量。覆蓋“普遍多數”,本著公平、公正的方式,指導學校團委協助場館團隊開展初選和復試,選拔出近1.4萬名北京高校來源的賽會志願者。
志願者選拔出來了,培訓卻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扎實開展崗前培訓外,團市委還加強志願者培訓督導,制定了覆蓋全部志願者來源高校的督導評估方案,全方位督促志願者參訓效果,將思想引領貫穿始終,把服務冬奧的寶貴資源內化和轉化為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體驗式思政大課和新時代團課。
和賽會志願者不同,城市志願服務作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樹立城市文明新風的重要渠道,既要當好“東道主”,更要當好“形象大使”,展示好大國首都居民形象和“雙奧之城”魅力所在。1月25日,北京冬奧城市志願者全面上崗,涉及全市的758個城市志願服務站點全部啟用,累計服務約20萬人次。
為了進一步推廣城市志願者形象大使,團市委提出了“讓志願者成為冬日京城最美的風景線”的口號,打造“一區一品”品牌工作,充分發揮城市志願者屬地以及志願者來源單位優勢,北京各團區委圍繞“冬奧”“新春”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濃厚的冬奧和節慶氛圍持續升溫,處處洋溢著“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同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軍李妮娜、乒乓球世界冠軍丁寧、全國勞模李素麗、最美領誦員馮琳等人擔任城市志願者形象大使也積極參與到城市志願服務,引導志願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建功冬奧會。
以心換心
當好服務志願者的志願者
在冬奧村過春節是一種什麼體驗?挂燈籠、寫福字、貼春聯、吃餃子,一樣都不能少。當冬奧遇上春節,今年的春節很特殊,很多大學生志願者沒能與家人團聚,為了讓志願者們沒有后顧之憂,團市委也為三大賽區做好了服務保障。
面向北京賽區,團市委與市委教育工委共同牽頭,研究制定北京賽區“一館一駐地”住宿服務保障方案,通過實地踏勘的方式推進主責高校與屬地對接,建立健全賽時指揮調度體系,持續推動包括思想教育、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在內的綜合教育引導體系建設。面向延慶賽區,主動與冬奧組委、市運行指揮部、志願者來源高校、延慶相關委辦局、駐地酒店對接,搭建通暢的聯絡體系。為志願者提供學習區、運動場、心理減壓屋、理發室等場所,編制服務保障工作手冊、團建激勵活動菜單,制定黨團活動和激勵活動方案。
盡管張家口離北京有200多公裡的距離,團市委也時刻心系823名赴張家口服務的首都高校志願者,當好“大后方”和橋梁紐帶。針對前期高校反映的各類條件保障問題,主動對接河北團省委及冬奧組委志願者部推動妥善解決。
為了讓志願者們度過一個貼心、暖心、難忘的冬奧年,團市委精心策劃,以“青力冬奧,暖心志願”為主題,統籌協調市青聯、市學聯、市青基會、市志願者聯合會、光華基金會的資源,設計面向兩地、三賽區、兩支隊伍的全體系慰問方案。緊扣春節、上崗、移出期等重要時間節點,統籌設計“站好早班崗”“溫暖除夕夜”“留京迎冬奧”“場館過大年”等5大系列慰問活動。
其中,雲上春晚為志願者送上別樣的溫暖祝福,全網在線觀看人數867.7萬,微博同步話題閱讀1946.8萬。對於城市志願者,團市委依托服務站點、志願者之家、新聞中心等志願者服務活動地點,開展“冬日最美風景線”慰問活動,營造濃厚的冬奧氛圍,為每位冬奧志願者發放慰問品,實現志願者慰問工作全覆蓋。
梳理經驗
推進北京冬奧會遺產轉化
回顧本屆冬奧會,有很多精彩瞬間都和志願者相關。2月7日晚,冬奧冠軍任子威在奪金后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昨天頒獎完,從我出離頒獎區一直到上車的過程中,志願者們一直在唱著《歌唱祖國》。讓我覺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充滿了希望,可以為國家付出一切。”說起2月6日晚頒獎典禮結束退場時的這一幕,任子威一度哽咽。這是一個冬奧冠軍與冬奧志願者雙向奔赴的感人瞬間,冬奧冠軍的拼搏精神激勵著志願者,志願者在平凡崗位上的熱情奉獻也感染著運動員。
志願者的微笑同樣也感動著國外運動員。美國運動員特莎·莫德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志願者“歡迎來中國”的熱情感動落淚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莫德提到的志願者孫澤宇還給她回了信息,祝願她在黃土地上刷新成績,邀請她今后再來中國。冬奧志願者的特色服務是本屆冬奧會重要的“遺產”之一,那麼,團市委應該如何利用好這筆寶貴“遺產”?北京團市委書記李軍會給出了答案。
李軍會介紹說,團市委將立足繼承和發揚首都共青團服務保障重大活動的光榮傳統和良好經驗,梳理凝結具有首都特色、首善標准的冬奧遺產轉化成果,設計並開始實施首都共青團服務保障冬奧“四個一”遺產轉化成果體系,所有的四項內容都與志願者有關。即1個總結會,總結和梳理首都共青團服務保障冬奧的經驗和成效﹔1部《服務保障重大活動工作指引》,總結梳理可遷移、可傳承的范式文本,形成指導今后服務重大活動的“工具書”﹔1本《服務保障冬奧紀實匯編》,以畫冊的形式記錄服務保障的全局全貌、點點滴滴﹔1個宣講團,選樹組建志願者宣講隊伍,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宣講。下一步,團市委將繼續嚴格落實好市委和市運行保障指揮部的各項部署,發揮好首都共青團組織的特點和優勢,當好生力軍和突擊隊,引領好全市青少年用實際行動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做出生動實踐。
文/本報記者 劉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