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北京: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覆蓋五個生態涵養區

平谷區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 形成“生態橋”治理工程綠色循環模式 

2021年09月22日08:2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今年,北京市已向生態環境部推薦海澱區、懷柔區申報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薦平谷區申報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示范區和“兩山”基地)。近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生態北京‘媒’美與共”主題採訪活動,深入走訪平谷、懷柔和海澱,詳細了解這三個區在踐行“兩山”理論、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最新成效,感受北京的大美生態。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部自2017年起,在全國組織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對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地區頒發示范區和“兩山”基地稱號。北青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北京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持續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印發《北京市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儲備庫入庫機制,指導各區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截至2020年,北京市延慶區、密雲區、門頭溝區共三個區獲得示范區稱號,延慶區、門頭溝區、密雲區、懷柔區共四個區獲得“兩山”基地稱號。

2020年,四個命名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均為“優”等級,PM2.5濃度均達到國家標准,生態涵養能力穩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兩山”實踐路徑更加寬廣,高質量發展之路特色化、品牌化、差異化,初步形成了生態環境好、涵養能力強、發展質量高的發展格局。

今年,北京市已向生態環境部推薦海澱區、懷柔區申報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薦平谷區申報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海澱區堅持生態為根、文化為源、科技為魂,積極打造國際大都市主城區生態文明建設樣板。懷柔區以生態涵養為核心,發展科技創新、會議休閑、影視文化三大板塊,推進“1+3”融合發展新格局。平谷區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形成了“生態橋”治理工程綠色循環模式、平谷大桃林果經濟等典型案例和“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

目前,北京市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已經覆蓋延慶區、密雲區、門頭溝區、懷柔區、平谷區等五個生態涵養區,並輻射到中心城區。未來,北京市將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抓手,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進入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寅洞村,大小街道干干淨淨,家家戶戶門口敞敞亮亮,這與幾年前的景象有天壤之別。此前,寅洞村枝條亂堆亂放、廢葉焚燒現象嚴重,河道兩旁、大小主干道旁、田間地頭、村口,隨處可見亂堆亂放的枯枝、落葉等廢棄物。寅洞村之所以能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得益於2017年年初在劉家店鎮實施的“生態橋”治理工程。

原來,劉家店鎮鼓勵農民把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統一收集,將收集的樹枝運到“生態橋”廠房,1噸果園廢棄物可兌換1噸有機肥或是其他生產生活資料。“生態橋”運營企業將樹枝統一處理,運用技術手段制作高品質有機肥,有序還田,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鎮、企、村有序聯動,建立起“資源-農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平谷區17個鄉鎮(街道)目前種植有34萬畝果園,每年會產生20余萬噸的果樹枝條等農林廢棄物,如若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環境問題。如今,“生態橋”治理工程已從劉家店鎮拓展到全區。平谷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環境效益上看,“生態橋”治理工程解決了果樹枝條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生態橋”有機肥的施用從源頭降低了化肥農藥施用帶來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問題。從經濟效益上看,有機肥生產成本大幅低於市場有機肥價格,節約了土壤改良費、環境治理費,降低了農戶生產投入。

同時“生態橋”治理工程帶動了農民就業,提高了農戶收入。從社會效益上看,“生態橋”治理工程系統解決了困擾平谷區農村多年的環境治理、空氣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點難點問題,推動了平谷區農業綠色循環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解決了基層生態環境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問題。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