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體育

雙奧人物筑夢雙奧之城——

“雙奧設計師”李興鋼:透過奧運場館展現中國文化的精彩

李博
2021年09月15日09:2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將盛大開幕,北京也將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人民網北京頻道推出迎接北京冬奧會系列報道——“雙奧人物筑夢雙奧之城”:十幾年前他們參與了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設計、建設等工作,如今又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忙碌著,記者走近這些雙奧人物代表,講述他們為北京建設雙奧之城傾力奉獻的故事。

雙奧人物檔案:

李興鋼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 訪者供圖

李興鋼: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總規劃師兼設計聯合體總設計師、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中方總設計師

“第一次站在景山萬春亭俯瞰宏偉的故宮,那一刻眼淚都要流下來。偉大的傳統建筑如此讓人感動,讓人終身難忘。”那種心靈的震撼永存於李興鋼的記憶中,使他堅信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蘊藏的永恆不會隨時間湮滅。

從北京夏奧會國家體育場“鳥巢”,到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在李興鋼的設計中都傳達出傳統與創新並濟、自然與人工互成的理念。目前李興鋼正在為“鳥巢”冬奧會開閉幕式改造和冬奧會延慶賽區場館工程忙碌著,他希望通過努力,讓北京冬奧會再次贏得世界的點贊。

光環背后承受重壓,筑“鳥巢”就像爬珠峰

看升旗、登長城、觀“鳥巢”……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后,“鳥巢”成為外地游客到北京“必打卡”景點之一,“鳥巢”也讓李興鋼為世界所知。

頭頂“鳥巢”設計師光環的背后,李興鋼承受著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

2002年12月,著名建筑大師赫爾佐格、德梅隆尋求一位熟悉中國文化且有國際視野的合作者,共同完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場館競賽設計,李興鋼脫穎而出,從此結緣“鳥巢”。

在瑞士小城巴塞爾,李興鋼聆聽大師們的設計思路,他會從中國建筑師的角度直言不諱提出想法,根據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補充、完善、豐富設計方案。

瑞士與北京相差七個小時,這個時差被他巧妙利用:每天清晨,李興鋼先與瑞士同事研討,再打電話跟北京同事溝通,之后繪制草圖,12個小時后把圖傳回國內。當北京同事一早上班時,李興鋼的草圖已映入眼帘,同事馬上繪制電子圖紙傳回瑞士,那邊太陽又將升起。

長距離溝通使李興鋼的一天拉長到30多個小時,中外設計師夜以繼日的付出終得回報:2003年4月,一個具有世界水准又蘊含中國文化的體育場方案從國際競賽中勝出,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順利啟動建設。

如何將“鳥巢”國際化設計理念轉化為中國本土技術進行建造,作為工程中方主持人的李興鋼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既要多方協調,又要跟十幾個專業設計人員、不同國家的工程師溝通,還有近4000張施工圖紙都需要李興鋼簽字,巨大的責任壓在這個34歲的年輕人身上。

“每天我會在凌晨兩三點醒來,這項工作還沒完成,那個環節還存在風險,一些技術難題還亟待解決……工作的內容涌入腦海,越想越興奮,難以入眠,差不多兩年時間就是這樣度過的。”李興鋼說。

北京殘奧會閉幕式結束后,“鳥巢”外散場的觀眾人聲鼎沸,李興鋼獨自坐在看台上,面對空空的賽場和跑道,有一種輕鬆與釋然。“‘鳥巢’完成了它的使命,舉辦了一屆精彩的奧運盛會,也把中國的文化傳遞給了全世界。對於我來說,我爬過了一座珠穆朗瑪峰,最難的做過了,感覺以后無論干什麼都可以應對了。”設計完“鳥巢”的李興鋼建立起滿滿的自信。

人工與自然悄然對話,延慶賽區鋪展山水畫卷

延慶,古稱夏陽川,亦謂媯川,名山勝水,鐘靈毓秀。 夏日的延慶,一碧萬頃,滿目蔥蘢。小海陀山頂,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不同於在城市中建造一座“鳥巢”般的地標性場館,在冬奧延慶賽區,最大的地標就是這方青山綠水。“在大自然中行走,感受美好,就會在設計中小心呵護和增強這份美好﹔感受到陡峭,就要預知未來實施的困難和提出應對挑戰的辦法。”李興鋼說。

海拔2000多米的小海陀山上,李興鋼跋涉、駐足、眺望,攤開速寫本描繪構圖,記錄思考和夢想。無數次實地踏勘,無數張草圖繪制,一幅掩映於山林之中的奧運場館圖景在李興鋼眼前徐徐展開。

延慶賽區核心區需要集中建設兩個競賽場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以及兩個非競賽場館—延慶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而賽區又是原生自然、生態良好的山林之地,如何將人工建造對自然環境的干擾降至最低,李興鋼拿出了解鎖矛盾的鑰匙——“勝景幾何”理念。

“鳥巢”項目結束之后,李興鋼進行了總結思考,又把傳統文化跟當代技術結合,產生了“勝景幾何”理念。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是不能對抗自然的,要互相成就。李興鋼解釋,“勝景幾何”簡單來講就是追求“技術引導意匠”和“人工交互自然”——即追求人工建造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達到一種美好共生的狀態和情境。

“勝景幾何”理念應用於延慶賽區,演變為“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總體規劃設計理念,技術與意匠、人工與自然悄然對話,在滿足精彩奧運賽事要求的基礎上,力求建造一個融於自然山林中的綠色冬奧賽區。李興鋼說:“我要把延慶賽區打造成一幅大型的實地立體山水圖卷,它不是一個原生的森林公園,也不是一個經過大量場館建設之后被過度改變了的人工自然,而是一幅人工與自然交相輝映的山水畫卷。”

延慶賽區規劃設計注重延續並保持當地獨特的地質遺跡、歷史人文和生態環境資源。延慶冬奧村整個“村落”借助層層坡頂、平台和半開放的庭院組團,對話周圍山形水勢,形成一幅與自然山水、歷史遺跡和諧相處的中國延慶美麗山村圖景。

冬奧村的中心是小庄科村村落遺址,“村落遺址是我們現場踏勘時發現的,它是一個20世紀40年代被戰爭毀掉的山村,地處深山密林之中,以前從未被發現,也沒有標記在地形圖上。我當場決定,要把遺址保留下來變成‘冬奧山村’中的一個公共空間,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展示和傳承。”李興鋼說。

修繕保存的小庄科村遺址公園、“原住民”的西大庄科村與“新住民”的延慶冬奧村遙相呼應,代表著延慶山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於海陀山水之間,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官員在比賽之余可以體驗中國的山水傳統、村落文化和歷史遺跡之美。

扎根傳統放眼世界,借奧運舞台傳遞中國文化

文化是城市設計、建筑設計的“根”和“魂”。李興鋼說:“中國建筑要走上世界的舞台,必須有兩樣東西,一是要在現代化方面和國際接軌,二是一定要有中國自己的東西。”這也是他從業近30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

李興鋼在北京夏奧會主場館國家體育場。 受訪者供圖

李興鋼認為,奧運能使中國和北京與世界更好地融合,也使中國的文化更能夠被世界理解和尊重。2008年是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以“鳥巢”為代表的北京2008年夏奧會場館是“宏大”的,向世界展示國家實力、民族自信和國際視野。而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是“低調”的,強調可持續性、惠及大眾和凸顯與自然共生的中國文化。

“‘鳥巢’是中外設計師合作的成果,而北京2022年冬奧會場館是完全由中國設計師主導的,除了可以完成冬奧會的賽事任務外,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場館把中國價值觀和文化力量傳達出去。”李興鋼說。

延慶賽區的場館規劃和設計充分利用優質的山水自然環境優勢和豐富的人文歷史傳統資源,將冬奧會文化與中國山水文化相結合,營造出人工與自然高度融合並相得益彰的冬奧會場館和主題園區,借助冬奧會契機,在國際化的標准和語境中,從延慶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和精神。

延慶賽區景觀設計系統意圖營造以冬奧會為主題且有中國文化意境的大型山地公園。設計充分因借自然,通過四時、四季手法選取最佳風景資源,構建立體的山地景觀格局﹔結合並師法自然,人工建造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營造出“迎賓畫廊,層台環翠,雙村夕照,秋嶺游龍,凌水穿山,丹壁幽谷,晴雪攬勝,海陀飛鳶”之冬奧八景,與歷史上的“媯川八景”延續應和,營造具有中國山水文化傳統、模式和特色的情境式系列主題景觀。一條貫穿整個景區的水景觀游覽帶將冬奧八景及幾大場館功能組團串聯起來,由南區核心部位的雪車雪橇中心“山脊游龍”點睛引領,形成“燕山貫玉帶,海陀出游龍”的延慶賽區特色景觀體系,讓各國來賓體驗和感受中國的山水文化和精神。

展望明年的冬奧會,李興鋼說:“我很期待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精彩呈現,不僅是比賽的精彩,更是把中國文化的精彩通過各國運動員的實地感受和電視轉播畫面傳遞給全世界。”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