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平谷引進機械"果農"種桃 "未來果園"破解桃農老齡化難題

2021年08月24日08:3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未來果園”破解桃農老齡化難題

  自動駕駛噴霧機正在果園裡作業。 何建勇攝

  本報記者 朱鬆梅

  夏末秋初,平谷區峪口鎮的“未來果園”首次挂果。別看這片果園面積不大,科技含量可不低,開溝、除草、打藥、採收全程機械化,還擁有中國農業大學以及華為、大疆等科技力量的“加持”。種桃,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事,而是破解桃農老齡化,智慧種桃的“新農事”。

  “未來果園”位於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西側,佔地面積60畝。走進果園,一眼就能發現不同之處:桃樹行距較寬,為4米,這是為了方便大型機械穿行﹔但株距偏窄,為1.5米,經過了合理密植。

  “這座果園是鎮裡的重點項目,科技含量相當高!”西營村黨支書王忠話音未落,一台酷似小坦克的機器自遠處駛來。它的大小類似游樂園中的碰碰車,但沒有司機駕駛,靠履帶在果園間穿行。機器頭部噴出的細密水霧有一米多高,兩側的桃樹都被籠罩著。

  “小坦克”的學名叫做自動駕駛噴霧機,“肚子”裡能裝30升低毒生物制劑,最高時速約4公裡。這意味著,僅用1小時就能完成十幾畝果園的撒藥任務。

  果園還擁有無人噴藥機、無人施肥機、疏花疏果機、搬運採摘升降平台等6項裝備,開溝、除草、打藥、採收等主要農事全由機械“果農”操持,相比傳統果園可節省人工50%以上。華為、中國移動、大疆等機構的高精尖科技成果,也應用在了這片果園中,如虫情測報燈、風吸殺虫杆、小型氣象站、土壤墒情監測儀、蒸水勢傳感器等。

  平谷大桃早已享譽全國。為何又要建“未來果園”?

  “平谷區有10萬名桃農,年齡普遍偏大。我們在一個大桃主產鄉鎮做過調查,發現全鎮桃農的年齡大多在60歲左右。”平谷區相關負責人說,隨著年齡增長,一些桃農漸漸力不從心,而年輕人又多選擇去城裡工作,部分桃園“撂荒”。而且,桃農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抗風險能力較差。

  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業方式,成為平谷區的必然選擇。

  平谷區峪口鎮黨委書記劉堃介紹,“未來果園”是峪口鎮打造的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智能、三產高度融合的綜合示范智慧果園。果園依托“金三角”模式,由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建。

  如今,村裡有不少人在“未來果園”上班。65歲的賈玉福就是其中一位。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擎著長長的專用器具為桃樹剪枝。

  家裡的三畝多桃林,從前裡裡外外靠賈玉福一個人侍弄。從一開春就扎進桃園,澆水、施肥、疏花、套袋、摘果、剪枝……一直要忙到入冬才能稍微喘口氣兒。現在,村民們把土地流轉給了“未來果園”,星星點點的桃園連成了片,便於機器作業,僅疏花、套袋等環節還需要人工。

  “現在我拿兩份錢,一份是土地流轉金,每畝4000元。另一份是工資,按天結算,每天120元。”賈玉福的聲音中透著高興,他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

  幾個年輕的身影在桃園裡穿梭,他們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學校的“科技小院”建在了“未來果園”旁邊,這幾個年輕人天天在田間地頭搞科研。

  李紫玥是農大資環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她和師弟邵奇主要研究農作物的土、水、肥指標,並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在“未來果園”駐扎了一年半,這個生於1996年的姑娘幾乎天天進桃園,臉都晒得發紅。

  科技讓平谷大桃沉甸甸。在“未來果園”,哪怕是最有經驗的種桃老把式,也得聽聽這些年輕后生的專業建議。就拿施肥來說,從前桃農施肥主要靠經驗,如今,李紫玥制定了精細的量化施肥計劃:全年共分4個施用期,基肥、萌芽期、硬核期、膨大期各有不同。這樣一來,既能滿足桃樹所需,又不會造成浪費。

  依托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資源,“未來果園”也在篩選新品種,為“平谷大桃”家族增添優秀的新成員。目前,果園已引進並篩選出中油蟠9、中油蟠13、金蘋美等大桃品種19個。通過不同品種搭配,延長了產品上市周期,園區實現了6至10月產品上市全覆蓋。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