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房山最后兩個封控小區解封 標志著房山所有封控小區全部清零

2021年08月23日08:1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房山最后兩個封控小區昨天解封

昨天16時30分,房山區最后兩個封控小區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解除封禁,居民們興奮地將綠色出入証舉過頭頂,一起合影留念。據了解,自8月1日凌晨,閻村鎮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出現京外疫情關聯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時間對樂活城社區、千禧家園小區採取了封閉管控措施。8月15日16:00樂活城南區已經率先解除了隔離。此次,樂活城北區和千禧家園的解封標志著房山區所有的封控小區全部清零。

居民感謝保障組 當面送上錦旗

昨天早晨6:30,天剛蒙蒙亮,房山區閻村鎮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就開始了第七次核酸檢測採樣工作,居民按順序進入場地,在帳篷中排隊,在登記區依次進行個人信息登記、掃碼,在採樣區接受咽拭子樣本採集。“當我們最后一名居民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並且呈陰性后,我們這兩個小區就會解封”。閆村鎮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當天下午,閆村鎮黨委、房山區政府第一時間向市、區兩級疾控中心進行了情況匯報,經過市疾控專家論証評估,決定自8月22日16時30分起對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解除隔離封控措施。

在解封現場,家住樂活城北區30號樓的居民陳洋專門把一面錦旗送到了閻村鎮干部趙蕊的手中,錦旗上“物資守護天使,百姓民生保障”八個燙金大字格外顯眼,她說,要特別感謝這位物質保障組的干部,封控這些天,家裡沒斷過水沒斷過糧,有什麼事微信群裡一“@”她,馬上就能得到回應。為了表達謝意,陳洋特意定制了這面錦旗,就等解封后親自送到趙蕊的手中。

機關干部提供“點對點”精准服務

得知封控消息后,閆村鎮黨委第一時間安排機關干部分為42組,逐戶開展“敲門行動”,在摸清人員底數的同時,發放“閻村鎮連心卡”,居民有特殊需求可寫到卡片上,並成立42個工作群,機關干部將姓名、職務、聯系電話發到群裡,居民可隨時聯系,方便提供“點對點”服務。在此基礎上,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成立69支服務保障隊,實行“一隊包一樓”“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包樓包戶對居民進行專人對接,確保第一時間送上食品和防控物資、第一時間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第一時間進行垃圾清運及防控宣傳等工作。

由於疫情發生突然,考慮到部分群眾家中生活基本物資短缺的情況,房山區委、區政府緊急籌集、調運物資,前后共免費配送了4次物資,盡最大努力保障了應急供應。同時,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開展,自8月5日起,居民可通過“華冠有菜”小程序、“京東到家”等APP網上訂購生活必需品。在購買物資上確有特殊困難並且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忙配送的,由包樓的機關干部幫忙解決。8月7日開始,指揮部協調了冷鏈車輛,居民可以購買肉類、冷凍食品等物資﹔針對有購藥需求的居民,成立了“購藥組”,拿著醫保卡、帶著購藥單,跑藥店、進醫院,為居民購藥。

如今,在這兩個封控小區門口還可以看到之前設置的90個貨架,居民訂購的物資送到接收處后,首先由工作人員檢查消毒后按樓分揀到貨架上,隨后由轉運車輛配送到各樓單元門口,最后由包樓的工作人員穿上隔離服挨家挨戶送到居民家門口。據介紹,小區裡每日需要配送的各類快遞包裹少則五六千件,多則15000多件,配送的工作人員常常從早上8點一直配送到深夜。

解封不解防 居民仍需7天健康監測

在小區封控的日子裡,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7500多名居民和參與疫情防控的1000多名機關干部、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公安干警、醫院工作者、安保人員一道克服各種困難與不便,自覺配合做好居家隔離工作。

黨員干部沖在前、干在前,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和理解,有的居民在窗戶上貼出了“辛苦了”的標語,還有居民趁著社區組織居民第二輪核酸檢測的機會,把自家院門口樹蔭下的一處桌椅裝扮成了“休息處”,供社區工作人員休息,還寫了感謝信、畫了卡通畫、細心地消了毒﹔8月14日,“七夕”佳節,樂活城社區的工作人員收到了一朵最炫的“玫瑰花”,這是居民蔣琪用蔬菜汁、面粉制作的。

“解封並不意味著解防”,北青報記者在《關於對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解除隔離封控的通知》中了解到,解封后,房山樂活城北區、千禧家園小區仍將嚴格實施常態化防疫措施,要求居民非必須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同時,居民還要進行7天的健康監測。

《通知》還要求,返京人員要及時主動向所在社區、單位報告行程,配合健康監測、核酸檢測、隔離觀察等防控措施。同時,廣大居民自覺配合卡口檢查,主動接受掃碼、測溫、登記等防控措施。在公共場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控措施。

《通知》還倡導廣大居民要盡快接種疫苗,《通知》提出,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建議符合接種條件但還未接種的居民盡快接種。12-17歲的青少年也可以接種疫苗,根據相關部門通知,主動配合接種,做好自身防護。

文/本報記者 劉婧 攝影/韓苗苗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