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 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北京经济总体向新向好,实现良好开局。昨天,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5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总的来看,一季度宏观政策加力实施显效,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共同发力,全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表示。
高精尖活跃
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1.4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8.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4.3亿元,增长5.4%。
“重点领域贡献突出,发展基础不断稳固。”朱燕南表示,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继续发挥有力带动作用。比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0%,汽车制造业增长17.2%。五大装备制造业延续回暖态势,同比增长5.4%。
值得一提的是,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记者获悉,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二者有交叉)分别增长16.1%和10.4%,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在一些细分领域,如锂电子电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更是强劲,一季度产量分别增长3.7倍、1.4倍和18.3%。
服务业对北京经济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季度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个百分点。据悉,服务业14个行业门类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优势行业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八成。
投资增长快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88.9%
稳经济,投资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发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同比增长24.0%。
其中,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3倍,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7.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7个百分点,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进一步按行业拆开来看,信息服务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设备购置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2倍、40.3%和82.7%,合计占全市设备购置投资比重超九成。
再看高技术产业投资,一季度也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达88.9%。记者了解到,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倍、84.0%和46.3%。
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建设方面,一季度,全市房屋施工面积947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销售方面,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由上年全年下降1.2%转为增长6.2%。
市场消费仍在恢复之中。一季度,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在信息服务和文体娱乐服务等领域带动下增长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6亿元,下降3.3%。据介绍,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带动产销同步较快增长。统计显示,一季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9%,占汽车类零售额的比重(30.1%)较上年同期提升7.2个百分点。
物价就业稳
居民四项收入实现全面增长
当日发布的CPI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同比下降0.5%。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9%,服务价格持平。
具体来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8.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0.1%,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2.1%,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下降1.1%,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7%。
就业方面,一季度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北京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环比持平。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6元,同比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78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2元,同比增长6.3%,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
“四项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市统计局介绍,在“春风行动”等促就业活动的有力带动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704元,同比增长5.6%,是增收的主要因素。假日经济赋能休闲旅游,全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75元,同比小幅增长1.5%。一季度,住房租赁市场进入旺季,全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212元,同比增长2.3%。而在养老金标准上调的支撑下,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415元,同比增长5.1%。(记者 孙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