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储备谋划特色化国家会客厅 持续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近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印发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规划实施指引》,提出提升重点设施国际交往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储备谋划特色化国家会客厅,还首次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与空间布局落实至街区与乡镇,持续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
当前,北京聚焦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国际交往功能,统筹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此次发布的实施指引提出,强化国际交往功能空间逐级保障,建立市—区—街乡—设施的传导体系。
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供图
北京持续优化“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功能,突出首要窗口作用。提升国事活动场所及周边地区功能和品质,拓展丰富承载空间,推进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和形象提升。
强化“两轴”统领地位,更好发挥“中轴线申遗”、奥运遗产等重大事件、重要设施影响带动作用。长安街沿线重点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聚焦南中轴博物馆群等重点项目,打造展示国家形象和中华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
多板块空间范围示意图。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供图
推动“多板块”国际资源要素整合、功能提升与特色塑造,补充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新空间。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国际化高端要素高度集聚的发展优势,重点打造使馆区板块、首都国际机场板块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板块;北部地区发挥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科技人文特色,重点打造雁栖湖国际会都—科学城板块、八达岭长城—冬奥会—世园会板块,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西部地区依托以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为代表的古典皇家园林群、一流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京西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中关村—三山五园板块,打造京西国际高端文化休闲目的地;南部地区重点围绕南中轴延长线,构建大国首都新兴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承载区,重点打造大兴国际机场板块,打造国际化高端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转化优势,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挖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国际旅游休闲区。
北京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任务要求向各区、各乡镇、各具体项目延伸,形成17个区(含经开区)实施工作指引,推动各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将国际交往功能建设与本区发展定位充分融合衔接,依托重点区域、重点设施,提升国际交往服务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此次首次明确国际交往功能承载重点街区和重点乡镇,进行前瞻性统筹谋划,强化空间承载、交通体系等支撑保障。
依托重要会议会展、文化设施、风景名胜、商业空间等,实施指引首次梳理了近期重点推动服务功能优化的现状设施和规划新建设施,推动“平会结合”功能提升,培育打造更多高品质、特色化外交外事活动空间。
北京还聚焦重点区域,打造复合国际交往功能场景。围绕国际交往主体功能,整合周边资源,推动场景特色塑造与品质提升。同时,用好重点设施,拓展外交外事活动新场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提升现状重点设施功能,打造可观、可感、可及的高品质活动空间。此外,结合新建重点项目,在设计方案中充分融入外交外事活动需求,持续推进环境整体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