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推出北京市首个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机制
群众获赔时效将提速至15天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尹星云)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延庆区获悉,该区在生态保护领域再推创新举措,将于5月率先在全市十六区中推出野生动物致害政府补偿商业保险机制,通过“政府保基本、保险提效率”的创新模式,实现群众受损补偿时效从以往1年缩短至最快15天,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矛盾提供“延庆方案”。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466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延庆区陆生野生动物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野猪、豹猫等野生动物“肇事”,致使农作物受损、家禽家畜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尽管《北京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已明确补偿标准,但传统财政补偿需经历多级审批,群众往往需等待一年才能获赔。“庄稼被糟蹋了,补偿金却等不来”,成为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
此次创新机制采用“政府投保、专险理赔、群众受益”模式,由区财政全额出资购买专项保险。保险生效后,将对延庆行政区范围内发生的,野猪、狼、猪獾等北京市规定给予补偿的野生动物所造成的损害,予以相应补偿。具体补偿细则体现精细化:农作物损失按核实量及上年度市场均价的60%-80%补偿,家禽家畜治疗费补偿50%-70%。理赔流程:当事人提出申请,乡镇或街道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调查,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在核查结束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合理补偿意见,公示期满后由保险机构在5至15个工作日内对受损申请人一次性支付受损补偿资金。
“生态保护不是让群众买单,而是要让群众受益。”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主任赵彦表示,该机制不仅破解了补偿周期长、程序复杂等难题,更通过引入保险杠杆效应,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延庆区同步建立“预防+补偿”双轨机制。一方面通过社区宣传、防护技能培训等提高群众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将利用智慧监测平台动态掌握野生动物活动轨迹,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围栏等预警设施。“要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赵彦透露,后续还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延庆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商业保险机制预计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并已纳入延庆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重点工程。”赵彦说:“我们将继续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补偿标准和流程,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延庆区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