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向未来|小镇焕发新生机

人民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李博)2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瓣瓣同心向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三个副中心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紧扣各自独特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曾经的小镇蜕变为艺术家集聚地、设计产业高地和演艺文化创新区,成为副中心城市新名片、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宋庄艺术小镇:提质升级筑巢引凤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位于城市副中心北部,历经30年发展已成为规模最大、艺术家和艺术场馆最密集的艺术区,以小堡画家村为核心的小堡艺术区集聚艺术家7000人。
小堡环岛东侧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美术馆,建筑外观犹如一座城堡,它就是上上国际美术馆,目前正在举办“新国潮”艺术大展,展示了青年艺术家上千件作品。上上国际美术馆秘书长靳钦清说,上上国际美术馆展馆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艺术美术馆,已累计举办展览活动近千次。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声音博物馆。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目前宋庄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和艺术展馆35家,画廊艺术机构78家,艺术家工作室5000个,艺术类企业2600余家。
宋庄镇宣传部长肖海玲表示,宋庄艺术创意小镇规划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空间上以艺术探访路——徐宋路为轴,自南向北依次串联“文旅休闲核心”“国际艺术客厅”“艺术社群核心”,形成“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我们推动艺术创意小镇提质升级,以小堡艺术区为核心,落实文化服务功能,发展艺术创意产业,打造集文化交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级艺术原创区。”肖海玲说,宋庄镇产业项目落地、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全面提速,以原创资源为核心,形成了“1+4+3”产业发展体系:“1”是产业基础、核心是艺术家资源,最大限度保留艺术空间;“4”是“艺术教育”“艺术交易”“艺术文旅”“艺术科技”4个产业方向;“3”是“塑品牌、办活动、优环境”3个产业支撑。
据介绍,宋庄现有知名艺培机构31家,每年为2万余名考生提供艺考培训服务。未来小镇将建设艺培产业园,加快落地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构建“以美术为核心,音乐、雕塑、影视等多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教育产业。艺术创意小镇还依托众多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每年组织各类展演交流活动千余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副中心重要的区域性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张家湾设计小镇:腾笼换鸟华丽转身
张家湾设计小镇曾是通州第一个工业园区所在地,如今正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打造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是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设计小镇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438万平方米,未来将发挥“创新设计+城市科技”两个主导产业引擎作用,持续打造国际设计与文创产业聚集区、存量资源再利用创新示范区、智慧科技绿色健康生活体验区,将小镇建设成为首都“国际设计之都主平台”“城市科技应用样板区”“24小时活力示范区”。
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副主任刘秀杰介绍,张家湾设计小镇推动空间资源更新和产业汇聚,“我们探索多元开发模式,创新盘活存量产业空间资源,以‘创新中心、铜牛地块、北泡地块、设计小镇智汇园、珠江地块’五大重点项目为突破,探索‘股权转让收回、增资扩股、资产收购’等不同模式,腾笼换鸟盘活产业空间。”
“我们积极利用存量空间资源打造系列品牌活动,持续提升小镇影响力,目前已形成北京国际时装周、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三大品牌活动为支撑,以未来设计园、创新中心、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为载体的小镇品牌会展展览活动格局。”刘秀杰说。
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资料图)。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走进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城市副中心首个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就设在这里,实验室展示面积约600平方米,重点展示区块链技术产品特色、人工智能语言交互模型场景应用、数字人及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等成果和科技进展,是副中心Web3.0科普和应用研发实验基地。
实验室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运商巴士路线、上座率等信息,北京天成通链总经理吕雯介绍,运商巴士是通州区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的一种出行服务,目前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推出全市首个数字化人才服务卡,不断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在数字人民币建设方面,天成通链在副中心落地全国首例“数字货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建设,张家湾镇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智汇园等区域,实现通勤、办公、零售、充电等办公场景数币支付全覆盖。
截至2023年12月,张家湾设计小镇重点地块新增注册企业累计506家,初步形成了各类企业加速聚集态势,其中包括城市科技类企业363家(元宇宙类59家),设计类企业45家,其他类企业98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达215.2亿余元。
台湖演艺小镇:更新改造拓展空间
台湖演艺小镇(资料图)。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集布景服装道具仓储、演出排练合成、演出艺术活动、舞美设计制作研发、艺术普及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山海情》《党的女儿》《基督山伯爵》等国家大剧院经典歌剧、话剧的华丽服饰和精美道具等均出自这里,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已成为台湖演艺小镇新地标。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内,一朵大“雪花”颇引人关注,它便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使用的主火炬台原件,也成为“户外大型道具展区”最重磅的舞美装置。走进舞美艺术博物馆,大量剧目舞美装置、服装道具、设计手稿等在此展陈,向市民游客开放参观。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孙洋介绍,国家大剧院开启“一院三址”(总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运营格局,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主打“专业性”,充分利用舞美全产业链专业化空间和设施,设立舞美艺术综合、创意空间、制作工坊等展示区域,集中展示了中外舞美发展历史、大剧院院藏舞美艺术精品、中外舞美设计名家作品、当代青年舞美设计师优秀作品,以及在国家大型活动中使用的舞美装置等展品,观众还可近距离体验服装、道具、舞美布景的制作过程,一探幕后世界的奥秘。
孙洋说,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持续打造演艺文化新品牌,逐步形成“台湖星期音乐会”、“台湖演艺艺术周”及“台湖爵士音乐节”三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丰富了城市副中心群众文化生活。数据显示,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13万人次。此外,为丰富台湖演艺小镇产业链人才储备,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利用高质量美育资源重点辐射周边学校,将大剧院优质艺术资源送进校园。
据介绍,随着台湖被赋予“演艺特色小镇”功能定位,曾经的京郊农业小镇拉开了转型发展序幕。台湖演艺小镇规划面积约35.6平方公里,按照 “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原则,大力发展以演艺、文创及配套服务为主的主导产业,2024年将加快推进图书城和京城重工等项目升级改造,力促北京交响乐团入驻、橙天嘉禾音宇宙实现运营,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新名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