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双减”工作情况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 学生作业负担减轻

2023年11月24日09:1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 学生作业负担减轻

  本报记者 高枝

  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意见建议,并开展专题询问,对两年多来本市“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视。

  成效

  学科类有证机构压减近八成

  超七成受访家长表示学生作业负担减轻

  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是“双减”工作的重点,全市无证学科类机构已全部动态清零,有证学科类机构数量压减近八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报告中指出,学科培训治理方面,本市大力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存量,全市学科类有证机构数量压减近八成,无证机构动态清零。

  非学科培训治理方面,率先创设“行业归口+行为监管”治理模式,建立价格监测、预付费监管机制,紧盯随意涨价、大课包、退费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行为,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改。

  在促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方面,本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200余所学校建设“双师课堂”。建立高质量作业设计机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压减,72.8%的受访家长表示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组织4万余名教师交流轮岗、近700所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推动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开设率100%,教师参与率93%。60.4%的受访家长表示,“双减”后学生学习效果有新的提升。

  困难

  隐形变异问题屡禁不止

  分数“指挥棒”影响“双减”实效

  教科文卫委认为,统筹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仍需努力,目前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海淀、东城、西城等中心城区,郊区在校舍条件、教育经费上虽已比较接近,但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制度运行、过程管理和教学水平上仍有不小差距。

  一些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有学校反映,课后服务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实践活动经费,不足以支撑优质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场地也受限,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多与校园面积小的矛盾突出。教师编制相对短缺,且普遍反映“双减”后工作时间大幅延长、非教学任务加重,再加上考评、补助等激励机制不尽完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此外,隐形变异、退费难问题屡禁不止。暗访发现,无证无照的“黑机构”,以家政服务包装的“私教”,将数学课改称“思维拓展”、语文课更名“人文素养”的“打擦边球”等隐形变异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规模更小、费用更高、藏得更深,监管难度更大。在退费纠纷方面,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共受理退费类诉求36.3万件,占校外培训诉求总量的66.7%。

  教科文卫委同时提出,社会上“唯学历”“唯分数”“唯名校”等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成风,根本扭转仍需时日。中考“指挥棒”、评价“风向标”都直接影响着“双减”实效,学校“内卷”依然存在。从学生反映看,普遍感到进入初中学业压力陡增,有课程增多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中考目标使然;九年级学习压力明显强于七、八年级,因为中考迫在眉睫、普职分流在即,必须拼尽全力。

  对策

  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指导培训机构回归公益属性

  下一步,本市将整体优化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方式,系统统筹好课内课后整体设计、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等关键育人环节和途径,同时进一步优化校外培训机构的分类管理。

  市政府“双减”工作情况报告提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将加强跨章节、跨主题、跨学科以及融合课、项目式学习等供给方式创新。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在作业管理“压总量、控时间”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持续深化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推动课程、教师、学伴、活动等多类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在集团内有效流转起来,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机制。在校外培训分类管理方面,将指导培训机构回归公益属性和应有作用。其中,对学科类培训实施全覆盖责任督学,加大检查巡查和提醒提示,阻滞隐形变异培训蔓延。对非学科培训,加快出台准入标准、监管办法,加强资金收费和场所安全保障。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对考试频次和考题内容进行进一步控制和规范,进一步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具体来看,建议挖潜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紧盯教学、作业、考试等关键环节,改进教学方式;加强作业工作督导,统筹制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设计布置的专业规范与指导手册,建立考试频次控制机制和考试题目考后审核机制。聚焦科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统筹社会资源,分区域制定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科学核算课后服务成本,建立健全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探索课后拓展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