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昌平新城东区分三步走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2023年07月12日11:10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李博)“围绕新城与老城,我们分别开展高标准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加快把昌平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的城市样板。”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晓东在7月11日召开的北京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上说。

刘晓东介绍,昌平发展空间广阔,未来还可新增建设用地16.59平方公里,新增建筑规模5900万平方米,其中仅昌平新城就有27.2平方公里、1364万平方米发展空间,昌平老城还有大规模存量空间可以更新,这些都是昌平未来发展的重要优势。

新城东区2030年底初步建成现代化新城

昌平新城是昌平“两城一区”(未来科学城、昌平新城、回天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昌平打造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点。刘晓东说,当前昌平正围绕建设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整体谋划新城东区开发建设。

昌平新城东区规划总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068万平方米,待实施总规模622万平方米,毗邻沙河高教园、生命科学园等未来科学城功能组团,交通便捷畅通,联通京藏、京新、六环3条高速公路,特别是回昌东路将于明年通车,届时从新城东区到北六环只有1公里。地铁昌平线纵贯新城东区南北,设两处轨道微中心,可向南连通地铁8号线和10号线,直达北京三环。

刘晓东说,新城东区配套设施完善,有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清华十二年一贯制附中附小也已建成开学,正紧密对接引入一家高水平三甲综合医院,尽快实现落地。

昌平新城东区建设计划分三步走,即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第一步从2021年到2023年底,全面形成开发建设势头;第二步到2025年底,基本完善城市功能形态;第三步到2030年底,初步建成一座现代化新城。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期已开工建设

刘晓东介绍,昌平区创新“四机制、两平台、一基金”工作模式(四机制指工作调度机制、工作审核机制、项目谋划机制、信息报送机制;两平台指“昌平城市共创中心”资源共享平台、区属企业落地执行平台;一基金指昌平区城市更新发展基金),聚焦老城更新,以民生需求、产业升级为导向,形成了清华南口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政府街更新、首开LONG街等一批典型案例。

昌平区坚持科创引领,盘活工业遗存,建设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南口是北京市传统工业重镇,曾聚集了鹿牌保温瓶厂、北京平板玻璃厂和汽车钢圈厂等一批知名工业企业。刘晓东说:“我们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区域科创中心,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在南口‘三大厂’利用城市更新政策,打造清华南口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规划建筑规模47.3万平方米,集中承接清华大学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策源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新高地和城市复兴新地标。刘晓东介绍,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

打造高品质“科学家小镇”

昌平区以清华国重基地为科创枢纽,整体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在科研区外围布局产业孵化,规划用地面积100公顷,建筑规模135万平方米,重点培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基础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区域创新闭环,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辐射带动昌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昌平区聚焦“科学+城”,同步实施科研、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科学家小镇”,规划用地面积115公顷,建筑规模101万平方米。同时与已在昌平布局的科研基地、科研院等一起协同联动、相互助力,带动南口老城复兴发展,打造“校城融合、产城融合”的新标杆。

此外,昌平于2022年启动了焕活永安的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采取“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复合模式,逐步带动老城区有机更新。刘晓东表示,以昌平政府街为轴,整体有机串联“两片+多点”实施改造更新,打造1条景观休闲廊道、2个城市活力街区、5个“大师做小品”节点、6个永安古城再现节点,进一步焕发城市活力,让新老城区两翼齐飞、一体发展。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