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

探访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座站城融合的“超级枢纽”

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
2023年07月12日10:24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北运河东岸,塔吊林立,一座128万平方米的“地下城”初现轮廓。7月11日,记者获悉,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副中心站枢纽)实现了从车站到枢纽、从枢纽城市综合体到副中心枢纽城市活力核心功能的转变提升,成为满足多种消费场景、产品服务品类丰富,可满足百万级消费需求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城市级活力商业中心,有效实现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

副中心站枢纽打造站城融合“活力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地下主体结构施工。 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于2019年11月30日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副中心站枢纽是全国率先在城际轨道正上方进行综合开发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交通功能丰富发达,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站枢纽工程贯彻“建设为运营”要求,采用站城一体化运营理念,持续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建筑功能一体化、交通功能一体化、市政设施一体化等多方面突破。

“我们将打造新时代站城融合示范区,形成‘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体。”该负责人介绍,基于“站城融合”理念,副中心站枢纽地上城市综合体涵盖了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耦合,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核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站城融合沙盘模型。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此外,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中心,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大力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副中心站枢纽整体为地下3层结构,集成5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1条市郊铁路,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和1座运河码头。从这里出发,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唐山市,1小时直达河北省雄安新区、天津,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副中心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首都北京新门户

副中心站枢纽开创众多应用场景

在安全方面率先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大型地下交通枢纽消防解决方案;在国内第一个实现站城人防一体、资源共享的人防工程体系;在国内首次提出超大型复合地下空间洪涝兼顾的防控标准体系;在国内率先提出大型综合枢纽突发大客流疏解应急预案……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开创了众多应用场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展示。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在交通便捷方面,副中心站枢纽实行综合枢纽、公交优先,规划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90%;构建“1张步行网、2处接驳区、8处交通核”实现立体接驳、多进多出;营造“慢生活”、“高效率”两种换乘模式,实现快慢结合、安检互认;视觉引导、直观高效,可实现90%乘客在3分钟之内实现换乘;在一体化范围内建设了综合交通枢纽供出入口接近150个,高水平实现站城联系、无缝便捷。

在数字赋能方面,副中心站枢纽研发了智慧建造平台,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辅助工程决策实行智慧建造、推动“大基建”数字化转型;建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枢纽智慧运营协同大脑,以“数据”驱动服务生命周期,实现智慧运营;对消防应急安全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监测,实现快速判、准确定级,实现全流程管理和控制的智慧应急;采用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数据场景联动,构建国际一流的设备智慧运维系统。

在绿色发展方面,实行绿色出行、共享减碳,达到北京地区同类项目最高水平;车站沉入地下,地面空间串联四大公园节点,形成生态绿轴、融于自然;设置绿色及灰色海绵调蓄设施,实现海绵城市、韧性发展;创新编制多能耦合、多源支撑、清洁再生能源优先的供能策略,实现绿色能源、减碳提质。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站城融合沙盘模型。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地上建设了标志性建筑——“京帆”屋盖,通过设置穿孔遮阳板,平衡冷热负荷,合理化控制室内光热环境。“经测算,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每年可节约照明用电约48.6万度。”

作为一座“面向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未来,这里将成为囊括地铁、城际铁路、公交场站、运河码头在内的“超级枢纽”,这里不仅是通达京津冀城市群主要节点的车站,还将成为渗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街区,作为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成为首都北京新门户。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