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西城推进中轴线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

2023年04月27日19:25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尹星云)4月27日,“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场”。会上,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朝晖介绍,近年来,西城区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深入推进北京城市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以加强北京中轴线保护为抓手,通过遗产保护推动城市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走出了具有西城特点的城市更新路径。

提升中轴线沿线风貌品质

陈朝晖介绍,通过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的扎实推进和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西城区重点加强与中轴线相关的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历史街巷等遗产环境的保护。北海医院东天意商场、地安门派出所、烟袋斜街21号已完成减量降层,先农坛内育才学校职工宿舍楼、教育学院教学楼已完成了腾退。

“我们完成了钟鼓楼和正阳门箭楼两个标志性高点周边的第五立面及景观视廊的环境整治提升。”他说,在中轴北段,西城区完成了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地外大街及万宁桥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并同步开展地安门外大街业态复兴计划,以“老场景、新消费”为导向,策划再现古都繁华商业街区。

目前,育才学校新址立项、庆成宫腾退、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织补、天桥商场外立面整治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整治过程中西城区注重保护传统街巷、院落和民居,注重保护好老砖、老瓦、老物件。新华书店·为宝书局重修亮相,作为中轴线一家在挂牌文物里经营的书店,成为“活的中轴线博物馆”。地安门商场经过降层升级改造,老地百变身新地佰,“中国式新生活”为地外大街复兴计划增添一抹亮色,“点亮中轴线”整体效果逐渐呈现。环境全要素和全过程保护的实施,让中轴线这一“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更加丰满和挺立,古都魅力更加彰显。

用活用好中轴线上的历史文物

据介绍,从“闭门保文物”到“开门用文物”,西城区积极推动中轴历史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变,推动文化活动同遗产空间相融合。例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北京谦祥益老店去年底完成了整体修缮,借其开门亮相之际,西城区以“非遗过大年,中轴迎新春”为主题,在这里举办了“寻非遗年味,逛中轴老店”活动,通过市民公开抢票的方式,把市民请进来,逛老店、赏非遗、购文创,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这是西城区文物利用、非遗保护和传统节庆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

今年4月3日,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新市区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百年”海派弄堂焕然一新,在腾退修缮、保留“海派文化原味”的基础上,华丽转身变为城市新型公共服务空间,融合了多种业态,激发了区域生机,已经成为北京中轴又一打卡新地标。

同时,西城区深挖中轴文化内涵,倾力塑造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匹配的文化品牌。围绕“讲述鼓西历史,见证鼓西变迁”,推出“打卡鼓西 漫步斜街”文化消费活动,鼓西33号这样的网红打卡点成为老街里的新时尚。西城区还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古都保护,以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为载体,创新推出“万象中轴”数字体验项目,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取得了较好反响,并以云直播形式举办“中轴非遗·遗脉相承”主题的非遗“五进”(商圈、园区、文物、景区、酒店)活动,吸引线上观众近600万人次。

使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深厚

西城区吸引资本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使中轴线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更加持续。“我们注重发挥责任规划师、设计师、工匠师、经济师作用,构建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一体的风貌管控机制。”陈朝晖说,西城区积极开展“最美院落”试点和评选,推动老城保护向居民院落延伸。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孵化的公众参与品牌“四名汇智”计划,通过建立名城、名业、名人、名景的工作体系,公益支持有关名城保护文化活动的志愿团队近500个,开办名城保护活动超600场,其中,以中轴线保护为主题的活动近120项,既有中轴文化探访、青少年科普教育,又有充满穿越感的老城剧本游戏、名城摇摆舞等。在今年的申报计划中,涌现了更多的中轴项目,获批的就有48项,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愈发活跃。

西城区不断加大引领社区居民参与遗产保护利用的力度。例如,在钟鼓楼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充分组织居民议事协商,对原本的无序鸽笼采取“一户一策”方式,与居民共同设计符合风貌要求、满足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既美化了环境,又守护了老北京鸽哨文化。

陈朝晖表示,下一步,西城区将持续高水平推进控规落地,以中轴线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把城市有机更新与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把改善人居环境与丰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守护好北京历史文脉的根与魂,不断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责编:尹星云、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