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聚业兴 副中心“热”起来

2023年03月17日08:37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人聚业兴 副中心“热”起来

  两翼舒展,大地回春。站在北京的制高点上向东望,4年以来,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展示出不同以往的盎然生机。

  2019年1月11日,是北京建城立都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第一批35个市级部门、165家单位搬迁,约1.2万名公务员入驻行政办公区。

  这不仅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为带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做出良好示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均为其中要义。

  北京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将其作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城市框架日渐重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愈发清晰。

  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令人心旷神怡。(资料片)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示范之路 超前规划

  从职工周转房朗清园出发,乘专203路公交车3站路,十来分钟,就能到达行政办公区。天气好的时候,30岁的白杨更愿意步行上下班,一步一步,感受千年之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白杨是市财政局预算处的一名年轻干部。在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揭牌前,他和同事就已搬迁到这里,成为首批入驻城市副中心的上万名公务员之一。从阜成路15号到承安路3号院,5年时间一晃而过;从参与副中心建设的自豪,到如今的深刻理解,说起感受他脱口而出3个字:真便利!

  白杨所在的市财政局主要负责管理市级各项财政支出、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工作上经常需要与各单位沟通协调。如果从阜成路15号的老办公区出发,路上处处遇“堵”不说,到了地儿找停车位更是“老大难”。堵车这一“大城市病”明显拉高了白杨们外出交流的成本,大家对此却无奈又无力。

  搬迁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新办公区与市规自委仅一路之隔,出门就到;到市发改委、市住建委等其他单位,步行也就十来分钟的工夫。行政办公区目前已有几十家单位集聚办公,工作人员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大幅减少,明显提升了沟通效率。

  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首先在“去病”。适度超前的交通组织和区域规划,正在成为重构城市秩序的重要变量。城市副中心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已明确,要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打造一座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与行政办公区相距仅数百米,交通疏堵的另一大手笔工程——东六环入地改造正全速推进,其中7.4公里将改造为地下隧道。这一场交通疏堵之术完成,将会让城市副中心大幅减轻过境交通的干扰,有效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示范之路,尽收眼底。

  产业集群 初露峥嵘

  首批入驻形成示范,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也正紧锣密鼓推进,将在今年竣工。以此为牵引,未来将会带动更多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和人口向副中心疏解转移。

  气以人聚,人聚业兴。在人口转移的同时,按照控规,城市副中心设置了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4年来,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两大主导功能正围绕着疏解加速发展,中心城区部分过度聚集的功能和产业在这里重聚。

  2022年9月2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城市副中心,翻开其在运河商务区办公的新篇章。作为首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载体,这家企业从动迁到落户的全过程,成为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产业的标志性案例之一。

  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跟随企业的脚步,家住朝阳的袁莺从此踏上“逆向通勤”之路——过去往西到西城,如今往东奔通州,从通州北关出站步行700米就到公司。每天逆着上下班通勤潮汐方向的她明显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地铁都会非常拥挤。

  袁莺就职于北京绿色交易所党群工作部,是跟随交易所搬入城市副中心的60余名员工之一。午饭后偶尔沿着通惠河的滨水步道走一走,已成为她搬迁到副中心后的新乐趣。在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运河商务区,虽然仍有高楼林立,却令人心旷神怡。

  安家落户仅4个多月,北京绿色交易所收到了一份政策“大礼包”——今年2月4日,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随着下一步全面升级,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产生更强的集聚效应,吸引各方资源汇集交易所,再引入城市副中心。

  袁莺工作所在的保利大都汇,位于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运河商务区。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这里已成为商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地。而与其比邻的写字楼内,三峡集团等央企下属近30家二、三级公司入驻;上田八木等国际知名外资企业在此新设中国区总部;北银理财业已正式营业;农银金科、绿色金融研究院、华夏理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相继入驻。

  每年千亿投资拉动,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新成效不断。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已有19672家,注册资本金达4560亿元。48家总部企业,289家金融企业,124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两家上市企业……越来越兴旺的数据正在表明,“金融+总部”双轮驱动的特征日益凸显,运河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运河商务区往南,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主题公园2021年已开园迎客。城市副中心的文旅新地标,迅速成为全国最热旅游目的地之一。

  国企新总部相继落子。在首批市级机关迁入后,同年10月,北投集团就将总部率先迁入,干部职工们以临时板房作为办公用房,成为首家迁入城市副中心的市属国企。如今,行政办公区东侧,集团总部北投大厦拔地而起,已实现结构封顶。华夏银行、首旅集团、北京建院、北规院和北咨公司等5家市属国企总部也已全部开工建设。首都北京“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产业集群,初露峥嵘。

生态宜居 城市生根

  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实现有效的疏解,尤其是要避免造成新的“职住分离”“潮汐交通”现象,就必须在疏解产业功能的同时,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提升公共生活水平,是让“两翼”留得住人的重要抓手。城市副中心控规明确提出,促进承接人口融入本地生活,形成与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主导功能相适应的人口布局与结构,让城市副中心成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

  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近20所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入驻,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运营……几年间,一大批优质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已加速覆盖。城市副中心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比肩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

  即将于今年年底亮相的图书馆、剧院、博物馆三大建筑,将承载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2018年5月,停产6年的东方化工厂刚刚完成拆迁,北投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魏国就来到了这里,组成17人的绿心绿化项目部,在大片废弃工厂之上,打造近4个颐和园大小的绿心公园。

  经过27个月的紧张建设,绿心公园于2020年9月29日开园迎客,成为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副中心的老百姓从此多了一处尽情亲近大自然的休闲好去处。

  每年200万人次的客流量,不仅是绿心一枝独秀的特色。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亮的底色,而魏国还在努力把这一底色擦得更亮。在他的脑海里,城市副中心的绿化是“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根据绿心生态保育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测情况,他和团队每月要“会诊”一次,不断优化“调养”方案,利用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持续提升城市绿心的生态环境质量。

  织密绿意,城市生根。

  

链接:对话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

  抓住“牛鼻子”融入大战略

记者:如何在首都发展新格局中为城市副中心定位?

  胡九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要求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集中力量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首都发展新格局。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不仅是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使命,也是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北京从单中心向“一主一副”“一核两翼”的新格局转变,同时,向“减量”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心城区在降低“四个密度”,逐步“静”下来的过程中,城市副中心抓住发展契机、承接优质资源,持续强化主导功能,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承接疏解为原生动力,推动副中心逐步“热”起来,真正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

  记者:城市副中心建设主要在哪些地方发力?

  胡九龙:几年来,城市副中心坚持规划引领,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打造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有序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成为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主要在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带动作用。2019年1月,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建设完成,北京市级机关首批完成搬迁,为带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做出了良好示范。目前,行政办公区二期主体结构封顶,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年内启动搬迁。

  二是聚焦主导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中心城区产业疏解为契机,积极吸纳集聚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做大做强主导功能。三峡集团等央企二、三级总部近30家企业入驻,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京建院等市属国企带头搬迁,副中心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已初具规模。

  三是紧密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着力打造与中心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地铁1号线、6号线、7号线向副中心延伸,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开通运行,京通快速路免费通行(除早高峰收费时段),这都极大增强了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有力促进优质资源的疏解。

  四是积极推动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的合理疏解。中心城区相对集中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内容,城市副中心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引入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吸引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教育资源,既为中心城区就医就学减负,又增强副中心对疏解资源的吸引力。

  五是突出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承载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基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获批,绿色建筑稳步扩容,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突出生态进城、身边增绿,自然生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副中心的一张靓丽名片。本报记者 孙杰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