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援疆干部王浩:一心牵两地 无悔援疆行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国家的需要和组织的信任,当这项任务摆在我面前时,我义无反顾地决定克服各种困难,接受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2020年10月,王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深切嘱托,成为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干部,报名参加援疆工作时的心境始终伴随着他的援疆征程。
认真履职 践行初心使命
刚到新疆大学报到的王浩就接到一个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制定新疆大学博达校区学生宿舍的整体搬迁方案和老宿舍楼改造方案。博达校区建成使用后,原来三个校区的理工科学生要搬到新校区学习和生活,面临着原宿舍的搬迁和新宿舍的分配。与此同时,红湖、友好两校区的部分旧宿舍楼要进行改造,增加浴室、开水间等服务设施。搬迁和改造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繁复,时间紧张,不仅要考虑学生宿舍重新分配、宿舍行李搬迁等问题,还要核算搬迁费用、拆旧立新的成本,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采购招标、搬迁过程的时间进度等多重因素。王浩坚持实地走访,迅速掌握了解各校区基本情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团结新疆大学的同事勇挑重担,连续奋战,统计各方面的数据,形成可视化表格,制定出了搬迁方案,积极为学生社区搬迁及改造工作出谋划策,建言献策,顺利完成了校区搬迁工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分管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生档案等工作过程中,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王浩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到学院调研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清工作思路后,坚持问题导向,为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制定策略、采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一是针对各学院研究生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学生量身定制就业信息套餐并畅通就业专属渠道,为学生顺利就业排忧解难。二是积极主动与自治区人社厅等部门沟通对接,帮助学生获得政策支持,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三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就业培训讲座计划,指导成立研究生就业辅导员工作室,将就业指导服务送到学生身边,并为就业指导工作大力争取政策支持以及资金帮扶。四是广泛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沟通,通过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增进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相互了解与联系,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分管红湖校区和友好校区的学生社区工作期间,王浩积极参与并推动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投身于新疆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工作(一期、二期),为新疆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新疆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果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广泛报道。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浩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同时,克服生活不便等困难,先后于2021年2月-7月、2022年4月-6月、8月-12月主动进校,全程参与做好疫情封闭隔离校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始终挺在抗疫一线,尽己所能的为校内学生筑牢健康安全屏障,获得学校表彰。
推动合作 助力两校发展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王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新疆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他先后组织并参与新疆大学研究生党史-校史宣讲团赴北京外国语大学暑期红色夏令营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与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国情调研等活动,有效增进了两校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和相互促进。
在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筹建天山研究院的工作任务后,王浩积极配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同事全力推动天山研究院的前期筹建工作,在信息收集、人才培养、课题申报等方面主动为新疆和北京两地牵线搭桥做好沟通联系,切实将“文化润疆”治疆方略落到实处。
王浩利用假期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新疆区情,掌握一手资料,联合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协助申请援疆工作方面的课题,不断为宣传大美新疆、促进新疆发展发声出力。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红湖奖学金”“援疆林”等捐款活动,为新疆大学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爱岗敬业 倾情援疆
来到新疆,意味着要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家人亲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但王浩始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面对解决。在新疆工作期间,年迈的双亲、正读高三的女儿以及独挑家庭重担的妻子,家乡的一切都让他魂牵梦萦,分外挂心,亲人生病住院,女儿高考冲刺阶段他都无法陪伴在身边,因工作和疫情等种种原因,甚至连母亲去世,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愧疚。他说:“尽管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实际一路走来感触颇深,坚信这是一段令人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一名中共党员,王浩把来到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视为责任担当,积极传承和传播红色基因,体现和实践家国情怀。王浩扎根在新疆发展的沃土中,奋战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线,用实际行动贯彻胡杨精神,“扛起党交待的援疆政治责任,完成好新疆大学党委赋予的工作职责”是他心中最深沉的信仰与最光荣的使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