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大兴刘村闲置民房变身“小哥之家” 月租金最低800元

拥有独立卫生间,家具家电全配齐

2022年07月19日08:38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兴刘村闲置民房变身“小哥之家”

本报记者 陈强

上周末,在大兴区黄村镇当外卖小哥的李磊,给几位同在北京打拼的亲戚挨个儿发了微信,“我搬家了,在刘村,从西口儿进村就能看见,叫‘小哥之家’!没错,住的都是外卖员、快递员。”

24小时热水拎包入住

“小哥之家”洁白的墙壁、灰色的房檐,在村中一片红砖红瓦房中很是显眼。“院子更干净,我看了一次就相中了。”李磊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茁壮的柿子树,寓意“事事如意”,往院里瞧,雪白外墙,簇新门窗,再配上灰色长条地砖,让记者误以为走进了哪家新开业的乡村民宿。

李磊的屋,在北房,采光很好。别看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却完全可以实现“拎包入住”。不光有床、书桌、衣柜,空调、冰箱、地暖也都是新装的,独立卫生间里,还有热水器,给小哥们“24小时热水的家”。

“月租金800元,押一付一,没什么压力。”李磊盘算着自己的全部“家当”,脸有些微微泛红——一部手机、一床被褥、两条毛巾、两双鞋,外加牙缸、牙刷、洗发液、沐浴露和几件换洗衣服……“其实很多同行都像我这样。不讲究吃穿,在北京有地儿住,每天能多接点儿单,辛苦一天,晚上回家能洗个热水澡就感觉特舒服。”即便要求不高,李磊之前住的村子里,能让租客随时洗上热水澡的院子也并不多。“之前的屋子就一张床一个柜子,洗澡去公共浴室,大小便甭管多着急,都得跑公厕。”李磊说,很多外卖小哥为了方便接单,都选择租住在大兴新城附近的村庄,所以村里房子的租金也水涨船高,但居住条件没有任何改善。

“一院一策”统一升级改造

刘村的“小哥之家”,全都由村里的闲置民房改建而来。去年10月,黄村镇与专业公司牵手,采取“银政合作集散式存房”的模式,由黄村镇政府成立联营公司,将村民零散住房以年付租金的方式,取得8年租赁权,同时邀请清华专业设计团队“一院一策”统一升级改造。在刘村,现在已经有27个院落总计300余个房间成了“小哥之家”,其中的60多间,已经有小哥入住。

安居之后,小哥们开始憧憬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状态。刘村离大兴城区只有2公里多,打开外卖接单软件,戴好头盔骑上电动自行车,沿着黄马路往西走,不出10分钟就能接着单。刘村4个出入口附近,总计已有10多组电动自行车换电站,村里还计划再增加10多组。村西口那栋白色二层小楼,还是小哥们的共享空间,包含茶室、阅读室、厨房等,总计300平方米,“小哥们能在这处空间,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苦与乐。”

作为专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的房屋租赁项目,“小哥之家”还差异化推出了Loft、套房、单人间、双人间等户型。大兴区黄村镇副镇长、黄村地区办事处副主任任明说,接下来还会陆续有23个院落总计200余个“小哥之家”亮相。

“酒店式管理”服务新业态

改造好的“小哥之家”通过验收后,再委托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酒店式管理”。院内公共空间,每天都有保洁人员负责。每个院落都嵌入了数字人居空间管理平台,实现对出租房屋社区化、模块化、智能化的专业管理。

“希望小哥们都踏踏实实住下来,再推荐更多同行来到刘村。”任明说,刘村打造“小哥之家”的同时,还在探索快递、外卖行业就职、培训等方向的发力点,逐步形成全产业链,更好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记者手记

村庄发展找准定位很重要

乡村要想有发展,可以借鉴其他“明星村”的好经验,但借鉴并不等于盲目地复制跟风。况且,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可能都不一样,如果简单“拿来主义”,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乡村振兴,找准定位是关键。大兴刘村地处平原,紧挨着南六环,没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发展旅游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属地黄村镇因地制宜,看到了这里距离大兴新城比较近的优势,利用村内闲置民房,将这里打造成“小哥之家”,成为专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的房屋租赁项目,未来还将据此打造产业链,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资源配置是重点。过去十多年,刘村一直有村民对外出租自家民房,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气候。如今,政府主导瞄准服务新就业群体,村里有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就有了吸引外来资本、人才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责编:孟竹、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