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教育

朝阳区多举措促“双减” 统筹管理作业“三送”课后服务

2021年09月28日08:55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高星)让学生在课堂“吃得饱、吃得好”,建立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度,“三送”课后服务……记者从朝阳区获悉,“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朝阳区通过增供给、增效能、增动力、增兴趣、增信心,以“五增”促“双减”,重点实施了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各中小学依据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真正实现教育减负提质。

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学计划 开发线上课程资源包

“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根本在于提高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就‘吃得饱、吃得好’,从而减少在外面‘吃零食’的机会,学业与家庭经济负担自然也就减小了。”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用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双减”实质的认识。

据介绍,该校基于对“双减”的理解,在学校PDC(项目-驱动-生成)理念引领下,学科教师力争带领学生在小小的课堂中去探寻属于孩子的大大的世界,通过教研文化、课堂文化、质量文化三种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构建绿色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目前,朝阳区教育系统实施了学校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备案制度,区教委指导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教师命题基本功的培训,目前已实现全区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周课时总量统一、命题难度统一。

对于“双减”政策最关注的小学学段,朝阳区也做出重点安排。在朝阳,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指导学科教师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朝阳区成立跨学段专题研究小组,建立了幼小协同研究机制,面向一年级开展入学适应期调研,梳理学校开展衔接教育的典型案例,聚焦问题开展面向全区一年级任课教师的入学适应期的幼小衔接培训,切实加强学校课程管理。

此外,朝阳区还开发完成了一万余节课的线上课程资源包,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系统规范课程为全区学校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区学校有效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指明了科学的专业路径。

强化“三坚持三严禁”让作业活起来让负担减下来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朝阳区针对各学校工作实际,建立了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度,强化“三坚持三严禁”,即:坚持控制作业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作业不超过90分钟;坚持强化作业批改,作业全批全改;坚持作业动态监测;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或学生批改作业。抽查结果显示,朝阳区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对于留作业,我们要求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更新观念,让作业活起来;必须布置有效作业,让负担减下来;必须精细管理,让策略研起来。”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实施实施作业三级监控,行政组长和班主任负责统筹作业总量、关注作业总量的时长,学校开辟了“作业公示”专区,将学生一日作业内容、平均所用时间进行公示。

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校每天3:30-4:30安排语数英老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通过一对一的面批指导,让孩子们在这一个小时内,不仅能完成作业,并且能高质量的保证正确率,做到1-2年级百分百在校完成作业,3-6 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校完成作业,而在课后服务时间,对于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当天所学知识,切实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三送”课后服务 整合百家资源提供近200项活动资源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女足社团正在训练。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9月27日下午4点左右,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的操场和体育馆格外热闹,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足球、轮滑、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在教学楼,“经纶天使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唱歌。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经纶天使合唱团”正在演唱。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据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与冰雪场地机构合作,每周两次带领学生到专业冰场,由专业冰球教练带领学生训练,在学校掀起“冰雪热”。学校与足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校园男足、女足两个社团,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带领学生到小武基足球场进行训练。新学期,为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由学校的科任老师开发了包括“慧”唱、“慧”画、“慧”创、“慧”动在内的“慧玩”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覆盖全体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呼家楼中心小学则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每周共开设125个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覆盖劳动、艺术、科技等各类。低年级学生由教师引导,排出班级特色课表,中高年级进行自主选课。同时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舌战群儒辩论社”“魔法时间”“小小艺术传承人”“快乐悦读”“名著说”“舞动校园”等社团成为学校的“热门”。除了教师资源课程外,还设有“小技能大财富”,“素描”、“艺术中的美”、“两弹一星的奋斗史”、“应急预防与救援”等家长特色课程。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朝阳区将“走出校园”与“走进校园”相结合,加强与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联动,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整合了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辅中心和100余家社会大课堂单位,首批供给近200项活动资源,实行“三送”:送课程菜单、送项目指南、送课后服务指导员,为每一所学校配资源,变单一课后服务供给为集团、区域多元供给。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