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生态环境建设纪实:“五员”融合 打通保水的“绿色通道”

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被誉为“华北明珠”,是首都的重要饮用水源。太师屯镇就位于美丽的水库之畔,潮河、安达木河、清水河经此注入密云水库,全镇34个行政村位于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肩负着保水的重要职责。
作为保水重镇的太师屯,如何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该镇通过“五员”融合打通保水“绿色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路。
环境美了,咱看着心里都敞亮
小漕村,位于密云水库东岸,从村口到水库边最近的地方只有400米。一进村,扑面而来的就是阵阵的花香,路两边种满了一簇簇盛开的百日菊,姹紫嫣红。平整的柏油路面非常整洁,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保洁员在打扫卫生。一条小河从村中汩汩的地流过,河水清亮,几条小鱼在水草间嬉戏,一名穿着绿马甲的保水网格员正在岸边捡拾垃圾。她说,她的名字叫冯长清,已经当了一年多保水网格员了,负责村里这3000多米的河道。这里原来是一条干河沟,杂草丛生,有些村民就随手把垃圾丢在河道里。“这几年通过咱们村里的宣传,村民再也不倒垃圾了,这河道不但干净了,现在还有了水,有了花,有了鱼,看着心里都敞亮!”
在村北口的山坡下,穿着各色马甲的村民们正在打扫昨晚下雨时从山下冲下来的碎石和渣土,一会儿的功夫,就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党支部书记冯乃国告诉笔者,自从村里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中队,将“五员”,即网格保水员、河长制巡河员、保洁员、公厕管护员、农村公路养护员统一调配使用以来,村里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小漕村在太师屯镇算是一个大村,全村一共800多户,2100多人,村域面积达到了9平方公里。地大人多,建设人居环境一直是一个难题。村里的“五员”加在一起有48人,看着人不少,但因为主管部门不同,“各吹各的号,各拿各的调”,形不成合力。而且,这不仅是小漕村一个村的问题,是镇域内所有的村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此,太师屯镇党委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提出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保水工作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的工作思路,在过去镇保水大队的基础上,2020年在全区率先成立镇生态环境保护大队,由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任政委,主管副镇长任大队长,全镇各部门参与;在各村成立生态环境保护中队,由党支部书记任中队长,统一村内“五员”的任务分配和工作职责。形成了镇、村两级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小漕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中队是在2020年10月成立的,中队一成立,冯乃国就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工作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并由两名村干部担任副中队长,为中队的每名队员划分了管护区域。每天上午分工负责,下午集中整治,周末开展全村大扫除,从水库边、河道边到村边、路边、林边、田边,实现了全覆盖。
中队开展工作一年以来,村内的卫生死角没了,杂草、垃圾没了,村民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也提高了,不但配合村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看到哪有垃圾也都是主动捡走放到村内的垃圾桶里。发现有从市里来的游客想从围栏进水库或是在村里随意丢弃垃圾,不是主动上前劝阻就是及时报告给中队领导,生态环境保护中队副中队长冯云兰说,以前干工作需要督促着大家干,现在成立中队了,“五员”融合职责统一了,大家都是抢着干,而且我们的“五员”既是环境保护员也是宣传员,连村民们都带动起来了,用群众自己的话说,保水,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环境美了,咱过日子都舒心!
生态环境是啥?是咱的眼珠子
一大早,镇环卫中心主任何多忠就开车来到了太师庄村,他把车停在村外,步行在村里转了一圈,当村党支部书记尹兆坤得到消息从村委会赶来的时候,他满意的告诉尹兆坤,对村里的环境卫生非常满意,然后,他又拉着尹兆坤一起到河边去巡查。
对于何多忠来说,对太师庄村真是太熟悉了,在村里,他曾经担任了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即便是调到镇里工作后,他也一直挂念着这里。他常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态环境是啥?是咱的眼珠子!”
太师庄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这里是潮河、清水河到密云水库的入库口,两条河就在村边上,直线距离也就200多米,保水、护生态环境,一直是村里工作的重中之重。尹兆坤说,每到夏天的时候,有很多游客会带着孩子来河边玩儿,还有钓鱼的、捉虾的,给保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村里原有的网格保水员只有19人,不但要巡视两条河道,清理河边的垃圾,还要劝离游客,力量明显不足,“五员”融合之后,统一管理,统一职责,大家分工明确,共同维护村里的环境,共同巡河保水,等于五根手指攥成了拳头,不但村里的环境更美了,保水的效果也更好了。
现在的太师庄村,就像一个大花园,街道整洁,绿树掩映,花香四溢,用何多忠的话说:“这里不用检查,啥时候来啥时候都干净!”而漫步在潮河、清水河畔,路边上三三两两的保水网格员在巡查,河道内水声潺潺,水草丰茂,几只白鹭和野鸭在水中嬉戏歌唱,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何多忠说,“五员”融合之后,整个太师屯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为了用好“五员”,将“五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但镇里制定了《“五员融合”改制方案》《太师屯镇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和“五员”每个人都签订了《密云水库水源保护承诺书》,还加大了监督力度。“五员”每天都要由镇里的巡查员划考勤,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例会,进行汇报和总结,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打分评比,奖勤罚懒。同时,发挥已离职的15个村的老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作用,将他们聘为督导员,由这些督导员到各村去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后记入台账,然后他们再拿着台账到村里督促整改,三天之内必须整改完毕,否则将由镇里对未整改的村进行处罚。
今年已经64岁的李之东就是一名督导员,他原是头道岭村的党支部书记,别看岁数大了,但腿脚利索着呢,为了做好这个监督员的工作,他专门换了一部像素高的智能手机,到村里暗访的时候,也是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去了,那照片拍得别提多仔细了,他说,“咱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哪有问题咱比谁都清楚!”监督整改的时候,他更是一幅“铁包公”的劲头,谁的情面也不给,“干这个督导员的工作,从小了说,咱不能辜负了镇领导对咱的信任,从大了说,咱肩负的是给首都北京保水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咱全镇的生态环境搞好了,才能让首都人民喝上放心水!”
在李之东和所有督导员的努力下,成效非常明显,8月10号形成的台账,涉及的24个村在一天之内就全部整改完成。何多忠说,不仅是8月份,基本上每个月都是这个效率,这些督导员们真是尽心尽责啊!
一年来,通过“五员”融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大队、中队两级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太师屯镇实现了有队伍、有机制、有制度、有监督、有评比的“五有模式”;通过整合、下沉、赋权,形成合力,让原来“村里看得见,管不着;区里管得着,看不见”的弊端,得到了彻底改变。 太师屯镇的保水体制改革,就是为打通保水的“绿色通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改革和创新,让全镇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最终实现从单一保水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的统一管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该镇的保水体制改革,也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在批示中给予高度评价:“太师屯镇党委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体现出党委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镇党委书记胡勇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一改革,围绕‘打造保水重镇、建设绿色之城、发展甜蜜产业、重塑文旅之乡’的目标,着力提升生态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加强乡村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以党建为统领,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争做典范之区‘五个样板’排头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