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沟到金土地 从缺技术到靠手艺

石景山区助力“尧乡”人民奔小康

2020年06月29日08:4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石景山区助力“尧乡”人民奔小康

  脱贫攻坚齐协作,山水相连结深情。自2016年与河北省顺平县建立携手奔小康关系以来,石景山区全面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精神,引资金、找项目、教技术、送人才,全区先后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600余万元,统筹市级财政资金1亿余元,带动社会帮扶资金550余万元,引导驻区企业赴顺平县实现产业扶贫投资13余亿元,帮助销售扶贫产品总额1亿余元,推动200余个市区级项目落地。如今,顺平县已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帮扶

  托起致富底气

  石景山区始终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带动当地脱贫的内生动力。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顺平当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而散到成规模,为贫困人口增收带来了持续保障。

  顺平县辛庄村是全县沿山最大的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红薯。但每年丰收时节,红薯的销路又成了问题。为此,石景山区为当地红薯储存销售物流一体化项目投入420万元,现在,红薯存得住、运得出、卖得好,农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如此,石景山区还帮助红薯种植合作社建设线下实体店和深加工设备,为当地种植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

  蒲上镇西南蒲村,就在石景山区的帮助下建起了花卉种植大棚,发展花卉种植产业,让村里的贫困户富了起来。该村紧邻京昆高速,当地企业“春源花卉”虽有一定名气,但受资金限制规模始终较小。开展扶贫协作以来,石景山区主导、联合国家审计署、河北省委组织部共同投资112万元用于扩建温室大棚,扩大种植面积,通过企业扩大规模带动当地居民脱贫。

  近年来,石景山区在对口支援过程中重点突出产业带动作用,“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结合当地优势,如今顺平县越来越多的山沟沟变身成“花果山”,而以前对现代农业技术不甚了解的农民,如今个个都是种植、养殖能手,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贫车间

  实现家门口就业

  “扶贫车间”是石景山区和顺平县在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有效路径。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既节约了企业投资成本,又给贫困群众提供了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养家与务工不能兼顾的问题,实现了双赢路子。

  目前,石景山区已推动建设5个扶贫车间项目,通过租用贫困户土地,雇佣贫困户用工,贫困户入股分红,使贫困户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直接带动510名贫困人口受益。位于顺平县西南蒲村的万里鞋厂是专门为品牌布鞋代工的企业,2019年,石景山区在鞋厂建立了劳务实训基地,聘请师资,购买设备,教授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布鞋的本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也让他们在家门口的车间里实现了就业,依靠自己的手艺赚取经济收益,过上好日子。

  为了提升当地人员的工作技能,石景山区采取网上培训、上门培训、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开展技能帮扶,并通过与顺平县人力社保部门强化双向精准对接,提高人岗匹配度和就业率。

  消费扶贫

  农产品种植“订单化”

  在石景山区物美超市内,每到收获季节,顺平应季瓜果和农副产品都会运抵这里,摆上扶贫产品专柜。通过与本区商超企业对接,解决了销路问题,免去中间环节,种植户们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区内商超连锁企业壹公里果蔬与白云乡常大村签订“彩虹西瓜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从销售端指导基地生产种植节奏让西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让农产品走上了 “订单化”生产之路。

  石景山区还在全区推动消费扶贫,政府采购优先购买扶贫产品,全区预算单位食堂和工会按照不低于30%比例采购扶贫产品;建立与顺平县消费扶贫工作协同机制,实时动态更新《顺平县消费扶贫产品名录》。

  挂职干部团队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今年上半年协助5家扶贫企业入驻“832”平台,实现国家“832”电商消费扶贫平台顺平县“零”的突破,销售农副产品超过17种,拓宽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和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两地携手决战脱贫攻坚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石景山区与顺平县签订了2020年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协议并于2月14日在全市率先将84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拨付到位,目前已累计拨款近千万。2020年6月9日,石景山区区委书记常卫率队赴顺平县开展帮扶对接,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双方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扶贫协作工作,助力顺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