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铺轨” 脱贫列车跑出“快节奏”

海淀携手赤城共赴小康之路

2020年06月29日08:43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海淀携手赤城共赴小康之路

  北京科技专家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2019年6月14日,海淀—赤城双方举行对口帮扶高层联席会议。

  2016年7月,海淀区和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签署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协议。5年来,海淀区向赤城县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3703.41万元,落地项目113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026人。一路走来,海淀区发挥科技优势,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特色路。据了解,2019年底,赤城县已退出贫困县行列。

  科技赋能

  产业结构优化

  如何增强当地自身造血能力,是海淀区从扶贫之初就在探索的问题。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将人才和“科技力量”送进了赤城县。海淀挂职干部结合当地情况,协调引导12家北京企业到赤城县投资兴业,累计实际到位投资额24.7亿元,其中2019年到位投资5.8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74名。

  北京市光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赤城县落地光翌量子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两条现代化工业生产线,形成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反射隔热涂料、空间膜结构等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发展量子健康科技产业,打造赤城县产业创新生态。麦特科技有限公司在赤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投产高性能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电子元件生产线,其出产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音响设备等领域。

  海淀区还联手北京市科委在赤城县构建了“示范园+特派工作站+产业示范基地”的科技扶贫体系,打造了“北京研发+赤城生产+全国销售”的科技扶贫链,构建了创新链、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利益链,以就业创业形式直接带动当地2000多贫困户受益。

  科技助攻

  农业管理升级

  赤城县农业具备天然优势,但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升级。海淀区利用帮扶资金在当地建设起集现代农业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于一体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开展劳务培训,留下了带不走的农业人才。

  据介绍,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集中种植番茄、辣椒等7大类39个蔬菜新品种,并配套示范有机基质栽培、漂浮板育苗等21项新型实用技术。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对全县15个扶贫产业园进行管理,园区图像及温湿度等相关参数通过平台传送给远在北京的科技专家团队,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赤城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田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扩散核心区。

  为解决销售问题,海淀区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开展受援地区农副产品“七进”活动,在北京的超市发、车客家园E中心等商超设立扶贫产品专柜,在海淀区锦绣大地批发市场设置扶贫展示厅,助力北京消费市场拥抱赤城农副产品,打通了赤城农副产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条。2019年累计完成消费扶贫总金额25535万元。

  在农业人才培训方面,通过多媒体、“点餐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教授植物保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知识,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54名。

  科技改善

  医疗教育水平

  通过优秀教师支教、医生支医以及结对帮扶等形式,海淀为赤城县送去了优质的智慧医疗、教育资源。

  海淀区组织4所学校与赤城县4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海淀优秀教员以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的形式,为赤城县注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海淀区中关村三小为例,其与赤城县样田小学拉手结对,通过帮扶资金为样田小学建设新校区,搭建录播教室,实现了与北京中关村三小的远程教学互动,由于办学水平提升突出,县城的学生纷纷转学到位于农村地区的样田小学就学。

  海淀区还组织5家医疗机构与赤城县5所医院结对,通过人才选派、实务培训、远程诊疗、专家巡诊等方式,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海淀区建设县中医院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县中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了上下级医院的远程会诊,患者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诊治;向赤城县医疗机构输出15个医务管理制度和26项医疗卫生技术,同时开辟了赤城-海淀绿色转诊通道。

  文/魏昕悦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