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青源河北威县金鸡扶贫项目
2018年以来,中关村管委会围绕“做好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到受援地参与扶贫协作工作”的工作目标,成为扶贫大军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河北张家口、保定、邢台、衡水等地,都留下了中关村的扶贫足迹。通过产业合作、电商扶贫、共建园区等多种形式,中关村将“科技创新”的钥匙,送往了贫困地区,为他们铺平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兴产业
筑牢当地脱贫根基
丰富的企业资源成为中关村开展产业扶贫的天然优势。在河北地区,德青源、大北农等中关村企业纷纷落地产业项目,将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步引入受援地。
德青源的“金鸡计划”最先在河北威县试点落地。威县政府设立了资产公司,融资建成蛋鸡生态园,德青源集团则在威县设立运营公司,投入技术、品牌、管理、人才和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由德青源租赁经营,每年支付租金,还本付息后的剩余金额,用于威县扶贫开发事业。目前,该模式已经扩展至河北广平县落地实施,总计带动贫困人口5428人脱贫。
在河北省邢台市及衡水市,大北农集团积极探索了“租赁经营+资产收益+农场务工”、“合资入股+资产收益+合作社”等扶贫模式,通过电商、金融扶贫方式,拉动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帮助贫困户减贫脱贫,并通过人才培训、教育公益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目前已经技术培训2万人次,扶持2000贫困户稳定脱贫,人均增收2500元。
促消费 打通农产品出冀通道
河北赤城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形成独特的“高山蔬菜”品牌。但赤城县农产品存在附加值低、缺乏差异化竞争等问题,本土农产品电商也刚起步,好产品走出赤城的步伐慢了许多。中关村带来的北京技术、人才等资源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2018年,中关村管委会搭台,美菜网来到了赤城县,签订了帮扶协议,与当地十大扶贫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合作,开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题;并力争通过多方合力,借助互联网渠道、科技加金融力量,开辟销售新渠道,提高赤城农产品商品率。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圆生菜近4415吨,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每年大概带动200余农户种植,同时至少带动本地农户季节用工500人以上。
除了赤城县,美菜网还参与河北30多个贫困县农产品扶贫采购工作,实施了“美菜SOS精准扶贫全国采购计划”、“最美菜公益基金”等系列行动,助力受援地贫困户增收。
同样发挥自身优势,打通消费扶贫渠道的还有今日头条、抖音。今日头条启动“山货上头条”项目,对张家口万全区进行多次调研和实地考察,助力推广万全糯玉米,累计帮助当地售出玉米4.5万件,销售额203.1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00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抖音“县长来直播”项目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打造扶贫直播基地。2020年5月15日、17日,在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举办保定和张家口专场直播活动,销售阜平县脆枣、尚义县藜麦米等农产品5.7万件,总销售额达217万元。
建园区
推动受援地
创新能力提升
与受援地共建园区或基地,是中关村推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中关村与受援地双方以合作园区建设为载体,复制和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对接。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中关村和保定市政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关村在北京以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中心利用智库共享平台、展示中心、雨林空间等开放性支撑平台,高效整合政策、资本、高端人才、创新文化、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六大创新要素。5年时间,中心累计举办了200余场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对接会,吸引了8000多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前来考察,对接资源。在保定市与中关村的共同推动下,中心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三级跳的协同发展路径,将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展到线、到面,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文/魏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