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力量”助河北三县脱贫

2020年06月29日08:4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朝阳力量”助河北三县脱贫

  三年前,朝阳区与河北省唐县、康保县、阳原县结成了帮扶对子,共同打响了一场脱贫的战役。经过三年努力,唐县、康保县、阳原县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品牌农副产品走上了北京千家万户的餐桌。如今,三县都摘掉了“贫困帽”,一条平坦的小康之路正在慢慢打开。

  种好产业摇钱树

  阳原县拣花堡村的村民谷应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坐在家中,每年就能拿到分红。“以前主要收入是种地,这里土不好,收成没有保证,好的年份一亩地能收三五百。”谷应说。

  2018年2月,朝阳区与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摸清了阳原县的自然资源的实际后,我们决定发挥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用科技力量改变自然条件,探索出‘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模式。”朝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阳原县境内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农业科技支撑弱,产业化程度低。拣花堡村就是全县最严重的盐碱地区之一,当地群众戏说“这里种地比养娃还难”。扶贫工作开展后,朝阳区与阳原县携手,建起集科技示范、新优成果引进推广于一体的蔬菜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朝阳区赴阳原县挂职干部章宁环介绍,经过两年土壤改良,土壤耕层有机质明显提升,目前园区内已种植西兰花、羊角瓜等品种,长势良好。

  据介绍,该项目也让北京资金变成了当地资产。张家口宏程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建立“三金一训”带贫机制。每年土地流转费用16.6万元,可带动250户贫困户增加土地“租金”收入;按照投资额7%收取租金形成项目收益,用于回报“两镇一乡”54个村集体增加“股金”收入;为300名建档立卡户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带动周边1000多名困难群众参加季节性打工,增加了“薪金”收入。公司先后与北京首农集团、北京菜篮子工程等签订订单农业合同,畅通销售渠道,预计每年能向北京市场销售蔬菜2000吨、销售额预计能达到800万元。

  蔬菜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是朝阳区在河北三县开展产业扶贫的缩影。据了解,为让好产业成为“摇钱树”,朝阳区强化产业对接,引导品冠食品有限公司、嘉博文养地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赴当地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17.22亿元,共带动2.16万贫困人口脱贫;援建扶贫车间13个,建设产业园区8个,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加工等产业;累计建设蔬菜大棚、光伏发电、养殖小区等帮扶项目225个。其中,“康保有只羊”帮扶项目获得国家及当地肯定,受援地区产业带贫效果明显。

  串好消费扶贫线

  唐县是“中国大枣之乡”“国家秸杆养羊示范县”“河北省生猪无公害生产基地”,如何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消费带动脱贫,朝阳区一直在探索。三年来,通过开展“三推”、“五进”活动,朝阳区帮助唐县打响了在北京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据统计,三年来共帮助唐县在北京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17亿元,帮助当地1790名贫困居民脱贫增收。

  朝阳区坚持把推介作为消费扶贫的第一步,通过广泛推介来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认可度。截至目前,围绕招商、洽谈、主题三种推介形式,朝阳区开展了大中小型推介活动30余次,大型推介活动4次,签订各类协议35份。

  朝阳区同时推动唐县特色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双创、进部队、进市场,搭建供需平台,扩大产品购买渠道。在朝阳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协调北京京客隆集团简化手续,设立扶贫专柜,促进农超对接,为唐县特色农产品进京销售开辟“绿色通道”。唐县的鲜桃、丰水梨、昌鑫黑猪、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经过京客隆的连锁销售,丰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

  增添生活幸福感

  贫困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往往不高。朝阳区还以升级当地基础设施为抓手,在对口帮扶地区大力开展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2017年以来,康保县的光伏产业如火如荼。利用京冀对口帮扶资金,康保县在村级实施光伏电站项目,通过改革光伏收益分配机制,制定《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及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将光伏电站收益作为村级资产收益,其中70%用于农村扶贫公益岗工资支出,30%用于集体救助奖补和村内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维修等,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就业获得工资收入,效益可持续20年,受益贫困户3779户7452人,2017年以来已带动7200余人脱贫。

  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康保县农村环境好了,街道整洁了,群众争当文明户,村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村文化和凝聚力。 文/魏昕悦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