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蓝去世 “江姐”永生

2020年06月28日15:15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于蓝去世 “江姐”永生

曾经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昨晚在京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消息。消息传出,无数网友在网上悼念于蓝老师:“在我的心中,您是永远的江姐!”“虽然人已逝去,但您曾经塑造的经典角色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怀着田壮壮拍摄《龙须沟》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于蓝小的时候曾经被日本宪兵队抓住过,被他们拿皮鞭抽,用脚踢,让她从此恨透了日本兵,也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7岁的于蓝当年跟十多个革命青年一起步行了几千公里来到延安,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进入鲁迅艺术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当时的老师熊塞声告诉她,舞台就像是一个战场,上了舞台,“就要有死在舞台上的决心”。当时的于蓝还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她记住了这句话。

1949年,她主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在片中饰演一名医疗队队长庄毅,初次在大银幕上表演的她还处于紧张和摸索的阶段,这部影片让她锻炼了自己的银幕感觉。 1952年,于蓝在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龙须沟》中扮演程娘子。当时于蓝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正怀着第三个孩子田壮壮,腿肿得厉害,但是她没有退缩。她直到开拍前才在院里门房苏嫂的身上找到人物感觉,“苏嫂身上有北京人那个味儿”,就是要演出豪爽泼辣的样子,于蓝对于自己的这个角色非常钟爱,也认为是一次成功的表演。

1959年,她在《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这个角色本来是属于舒绣文的,但是后者心脏病复发,最后于蓝被叫来救场。 1961年,于蓝在《革命家庭》中的饰演一名英雄母亲周莲,于蓝在片中从青年演到老年,把一个普通家庭妇女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演绎得真实可信。该片让她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1年,于蓝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亲自写信邀赵丹出演许云峰

于蓝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她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的“江姐”。1961年底,于蓝因病住院时,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长篇小说《红岩》的连载,深受感动,认为应当将它搬上银幕。于蓝参与了其中的改编工作,她和水华导演一起,前后写了三稿, 但都不满意,就找到了剧作家夏衍来帮忙。四天以后,夏衍就拿出了《红岩》的电影文学剧本。该片最初定名《红岩》,周恩来总理看过后,给出两个名字:一个是《江姐》,另一个是《烈火中永生》,最终定下了后者。影片的片名请来了大作家郭沫若题写。44岁的于蓝还给赵丹写信,邀请他来出演许云峰一角。夏衍当时告诉于蓝,千万不要把江姐演成刘胡兰或者是赵一曼这样的形象,于蓝及时领会了夏老的意思,“江姐是千百万个知识妇女中的一个,别人不知道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其实她是。”

于蓝后来回忆,她在片中跟赵丹饰演的许云峰在片尾手挽手一起走向刑场的这场戏是最感动自己的。江姐这个角色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也成就了于蓝表演事业上的巅峰之作。 在于蓝看来,一名好演员的标准就是“生活、真实、自然,同时也充满了激情”。

创建儿影厂一直干到80岁

1981年,60岁的于蓝出任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她从60岁一直干到80岁,2001年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离休。她在担任厂长期间,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四个小伙伴》获1982年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应声阿哥》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儿童故事片奖;《少年彭德怀》获1986年第六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刚当厂长不久,于蓝有一次在大冬天开门时手被抗震棚的铁把手轧断了一根手指头,医生告诉她,如果要做手术接手指的话需要20多天。当时厂里事务繁重,于蓝决定干脆不要这根手指头,就用纱布包了断指扔到了垃圾桶里,回去继续上班干工作。对此,她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从来没有后悔过。”

于蓝晚年身体并不好,她以超出常人的坚韧毅力,战胜了乳腺癌后,在77岁高龄,又因为“腰椎滑脱”而做了一次大手术。在生死考验面前,于蓝就像江姐一样无畏和坚强。

离休以后,于蓝很少公开露面,除非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相关的纪念活动,和孩子们相关的事情,其他的社会活动于蓝一般都谢绝了。于蓝说,周总理的纪念活动我一定要参加,表达我作为一个演员对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孩子们的事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两个事情我都不能推辞。

早晚的电视新闻她是必须要看的,她只看中央1和中央4频道,一个是国内新闻,一个是国际新闻,这是她获得国内外新闻大事的主要渠道。

本报记者 王金跃

快访

王晓棠:她是中国电影的骄傲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扮演者于蓝老师去世,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八一厂原厂长、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老师,她很快给记者发来悼念文章,深切表达对于蓝老师的怀念和追忆。王晓棠写道:电影艺术家于蓝,2020年6月27日,逝于一个最特殊的仲夏。一如她1938年奔赴延安时,举国万众一心抗敌,夺取胜利的峥嵘岁月。 于蓝作为演员,创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亿万观众热爱她;于蓝作为事业家,是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呕心沥血做出突出业绩,亿万孩子受益于她。 于蓝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是我敬重的前辈。于蓝是“最美奋斗者”,是中国电影界的骄傲。于蓝永生!

宋晓英:她像母亲一样照顾我

曾经凭借《烛光里的微笑》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的宋晓英说,自己听到于蓝去世的消息“很悲痛”,“于蓝老师是受人尊重的一位电影表演艺术家,我非常爱她!” 于蓝老师一生中执导的唯一一部电影是1977年拍摄的《萨里玛珂》,宋晓英是这部影片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饰演从部队复员的孤儿萨里玛珂,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交”友情,当时宋晓英才23岁。 宋晓英记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看郭兰英老师表演的歌剧《白毛女》,也是于蓝老师请她看的,“她在生活中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宋晓英很喜欢去于蓝家里看望她,她也很欢迎,“每次告别,她都会把我送到电梯口,抱抱我,亲亲我,很温暖。”

有一次电影节上,宋晓英看到于蓝嘴上的口红有点淡,就送给她一支口红,没想到第二天,于蓝特意跑到酒店大堂的店里给她买了一件很漂亮的中式服装,这让宋晓英特别感动,“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心的人。”

宋晓英对于蓝在电影表演上的成就也非常仰慕,尤其是于蓝在电影《龙须沟》、《烈火中永生》中的表演,让她印象深刻,“她们那一辈艺术家,对生活有很深的领悟,功底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值得后来的演员们永远学习。” 宋晓英曾经在田壮壮导演的《蓝风筝》中扮演一位大姐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原型是于蓝老师”,当时田壮壮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最后来找宋晓英,但担心这个角色戏份儿不重,宋晓英不接,没想到宋晓英一口答应,演完后田壮壮赞叹道,“你演得太像我妈了。”

宋晓英最后一次去医院看于蓝老师,护士告诉她,于蓝老师已经不记得人了,但宋晓英到了于蓝床边,问她,“我是谁?”于蓝老师脱口而出,“你是晓英!”这一刻,让宋晓英永生难忘。 本报记者 王金跃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