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极限公园即将亮相 打造北京最大户外滑板和攀岩场 

2020年06月25日08:5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首钢极限公园即将亮相

  在首钢极限公园,滑板场碗池区达到举办国际级专业比赛项目的标准。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在斑驳交错的高炉和管道中,一个潮流新地标即将诞生,将吸引热爱极限运动的达人前来“打卡”。记者昨天从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首钢极限公园将于近期建成,滑板运动区、攀岩运动区和休闲活动区的组合,将为京西增添一处活力四射的运动街区。

  在位于首钢园区工业遗址公园最北部的金安桥区域,工地围挡将12万平方米的4个地块遮得严严实实,哪怕是在园区上班的人们都没见过这片区域的模样。金安桥区域连同1号、2号高炉区,恰恰是首钢工业遗址保留最为完整的区域,最能展现首钢工业遗产风格特点。首钢极限公园就位于这片区域的最北部,北临阜石路,西临冬奥组委办公区,毗邻地铁6号线、S1线和正在建设的M11线(冬奥支线)北辛安站。

  负责项目运营的首钢园运动中心市场部负责人韩冬介绍,中国轮滑协会、中国登山协会与首钢合作,在首钢园建设一个以极限运动为主题的户外体育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7913平方米,场地规模在国内居于前三位,是北京最大的户外滑板和攀岩场。

  其中,滑板场地包括热身区、街式区、碗池区,可满足国际级专业比赛项目,也将面向滑板和轮滑爱好者开放,还能开展小轮车、平衡车等运动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街式比赛区的台阶、大圆筒圆杆等障碍物已经设置完毕,波浪形状的赛道向远处延伸,技术好的“板仔”可以一口气滑下来绕场一周。“嗖嗖”声中,测试人员在滑板上腾空跃起,用一个个高难度空中动作进行碗池比赛区的验收工作。

  近距离观察“碗池”,整个面层经过了特殊工艺的仔细打磨,表面如同抛光大理石一样顺滑,没有任何微小的颗粒与突起。负责项目建设的首建投公司工程部刘永东介绍:“‘碗池’是整个比赛场地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对坡度、高度、池面的要求极高。”

  另一侧的攀岩区含三组攀岩墙体,分为抱石区、速度道、难度道,攀岩设施符合国际标准,能承办国际级攀岩赛事,还设有热身区和儿童攀岩区,所有人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在休闲活动区,小型广场、绿地、公共卫生间已经建成,将成为非专业运动人士休闲娱乐的场所,未来观众可以在绿荫中或遮阳伞下观看各类极限活动或赛事。

  据介绍,与首钢园其他已建成的设施一样,首钢极限公园同样采取老工业遗存改造的手法:滑板区在原火车卸料的翻车机基座平台基础上改造修缮而成,滑板运动的空中动作是对翻车机“翻转”动作的再演绎;攀岩区依托原运料转运站及皮带通廊的支撑结构改造建设而成,未来运动发烧友们奋力攀岩的景象和老厂房运输皮带向高处输送原燃料的场景颇有契合之处。

  目前,首钢极限公园正在完善场地视觉标识以及预约闸机系统安装测试。需要注意的是,首钢园近期不接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市民游客,待疫情缓解后,首钢极限公园将限量预约开放,“滑手”和“岩友”将可通过“AI尚首钢园”小程序预约门票入园体验。

  相关新闻

  石景山冬奥社区将全面升级

  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记者日前从石景山区广宁街道获悉,本市首个冬奥社区将启动冬奥社区文化广场和冬奥文化馆建设,同时重点对冬奥社区周边环境和景观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其中,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将于年底改造完成对外开放。

  冬奥文化健身广场是冬奥社区今年启动的重点项目,改造总面积约4350平方米,升级改造后的广场将分为全龄康体区、花园休闲区、活力共享区三大功能区,广场的设计理念整合了冬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景观形态设计来自北京冬奥会标志“冬梦”的设计,广场内各类冬奥文化主题特色景观点遍布,方便市民充分体验冬奥文化氛围。同时,未来这里也是冬奥社区开展冬奥文化活动和冰雪运动的重要场所。

  距冬奥广场东侧不远、电厂路小学北侧,广宁街道还将建设一座冬奥文化馆,项目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升级后“运动、排练、休闲展示、公共空间、演艺”五个功能区将以组团庭院的形式展开,庭院四周通过连廊与建筑外部相互贯通,形成开放式的院落。建筑整体将以开放、共享的形式实现绿色和谐的人文空间环境,整体建筑以白色为主色调,穿孔板配以雪花元素结合木纹材质,契合冬奥特色,体现冰雪覆盖效果。未来,广宁街道的“冬奥博物馆”也将落户在这里,市民可以在这里参观各种与冬奥相关的主题展览。

  此外,今年广宁街道还将对高井沟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打造高井沟奥运街区。项目涉及高井沟与高井路两侧共12.7万平方米的区域,街道将从河道提升、道路广场提升、设施提升和建筑提升四方面入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形成新的滨河景观带。景观街区将大量渲染冬奥氛围,抽象的奥运五环颜色将点缀在景观带的空间节点中,随处可见冬奥知识,多样冬奥主题活动未来都会在这里呈现,实现冬奥社区“以人为本、立足冬奥”的建设理念。

  2019年5月11日,在北京2022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之际,距离北京冬奥组委最近的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成为北京第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自挂牌以来,广宁街道围绕“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对社区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冰雪特色,奥运文化彰显”的冬奥社区。

  冬奥特许商品生产工艺首次线上直播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冰墩墩”“雪容融”粽情蜜意手绳是如何编织而成的?北京冬奥徽宝如何选料雕刻?昨天,经北京冬奥组委批准,3款冬奥特许商品通过直播展示生产制作工艺。这也是冬奥特许商品的生产工艺首次在线上直播揭秘。

  走进北京工美聚艺文化创意产业园,“琢玉坊”的门脸虽不起眼,却诞生了不少艺术珍品,北京冬奥会首款印玺特许商品北京冬奥徽宝典藏版就是其中之一。此次直播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出镜,现场边制作边讲解冬奥徽宝的制作难点。

  “难在选料,难在雕刻。”张铁成介绍,冬奥徽宝选用了和田青白玉,整套工序多达十几道,一丁点儿杂质、瑕疵都会成为一方徽宝选料的淘汰原因。从造型看,冬奥徽宝采用线雕与圆雕工艺,使瑞凤呈现出灵动的美感与端庄的魅力。“这次设计中还加了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镂空雕,做了一个凤凰衔灵芝的造型。”据了解,一方冬奥徽宝要经过20多天的雕琢,而其中很长的时间都要花费在这衔着如意的凤凰嘴上。

  设计师、工艺制图师手绘线稿,在玉料上手工勾勒出瑞凤形态,以刀代笔逐层雕琢……网友通过直播观看生产工艺,也深入了解冬奥特许商品背后的匠人故事。“就连徽宝上的绶带都是手工编织,说是叫回龙穗,每根穗下都有一个小圆圈,既样式精巧又不易脱散。”由300根丝线精制而成的五色绶带令不少网友留言赞叹。

  直播中还展示了“冰墩墩”“雪容融”粽情蜜意手绳的制作工艺。端午节临近,一个习俗就是系五彩丝线,寓意端午安康。“冰墩墩”“雪容融”粽情蜜意手绳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直播中,技师展示了手工绳艺的编织,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与端午节的五彩手绳结合,彩印的“冰墩墩”搭配金粽和红绳,“雪容融”则配以红绳和编织粽子。

  粽子的粽谐音为“中”,取意“中得功名”,祝愿奥运健儿能在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此次直播的负责人介绍,端午节前夕,选择直播的这3款产品既有应时应景的编织手绳,也有收藏级别的冬奥徽宝,它们都是运用中国传统技艺手工制作而成。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