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宏阳
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发布2019年度交通综合治理“成绩单”,首次公布各区治理排名榜,中心城区中东城排第一,远郊区中门头沟区成绩最优。
从各项交通运行指标上看,2019年北京交通运行状况好于往年,中心城区交通指数下降1.08%,全年高峰时段处于“轻度拥堵”级别,中心城区驾车、公交、骑行均实现提速。
中心城区
高峰时段“轻度拥堵”
3段地铁新线开通运营,3条高速建成通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1条,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建成通车,十六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施划6.5万个道路停车位……2019年,北京交通治理“成绩单”亮点颇多。本着“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北京围绕“优供、控需、强治”打出组合拳,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各区政府协调解决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评估,2019年本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中心城区驾车、公交、骑行均提速。
在小客车数量逐年上升的同时,北京交通拥堵指数却逐年下降。2019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5.48,处于“轻度拥堵”等级,交通指数同比下降1.08%,路况好于2018年。数据显示,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网运行速度24.83公里/小时,同比提升0.40%。
出行效率提升,“综合出行时间指数”也能反映出来。将地面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小客车出行时间加权平均1公里时耗,可以计算出,去年中心城区综合出行时间指数为4.25分钟/公里,时耗同比下降1.62%,出行效率高于2018年。
海淀骑行最快
朝阳公交效率最高
去年夏天,从回龙观到上地的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开通,一年间吸引了大批“通勤铁粉”,没有红绿灯、没有机动车干扰,许多白领、IT工作者开始骑车通勤。与此同时,北京去年完成894公里慢行系统综合治理,打造CBD西北区、回龙观慢行系统示范区,慢行系统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骑行时间指数为8.27分钟/公里,同比下降4.17%。“骑行指数”是综合反映区域内自行车出行效率和可达性的指标,数值越低,表明骑行效率越高,非机动车道可达性越好。从中心城区排名上看,海淀区骑行效率最高。
为了增加公交覆盖,方便接驳,北京去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1条,新增线路171.4公里,削减重复线路178.6公里。调整后,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5.8%,方便了513个小区居民出行。
数据显示,本市地面公交进一步提速。2019年,中心城区公交车与小客车速度比为0.69比1,同比提升1.47%。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地面公交车与小客车速度比值越高,表明公交车速度越接近小客车速度,运行效率越高。统计显示,朝阳区公交运行效率最高。
排名垫底学校、医院被“点名”
这份“成绩单”,对本市去年开展的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秩序治理进行了跟踪评价,并对评价排名垫底的学校、医院进行了“点名”。
去年,本市强化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合理调配不同年级学生错峰上下学时间,组织志愿者协助交通疏导,治理效果得到家长和周边居民肯定;20家重点监测医院预约诊疗比例达到80%,上、下午号源分布基本达到1比1,缓解了集中就诊引发的交通拥堵。
在学校方面,共选择城六区67所学校,从交通指数、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设施完善和市民满意度调查四方面综合打分。67所学校平均得分由年初的63.8分提升至年底的76.6分。其中,北京二中等10所学校评分提升幅度最大,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史家小学等10所学校排名垫底。
在医院方面,共选择城六区50家医院进行打分。50家医院平均得分由年初的64.6分提升至年底的74.3分。其中,首医大三博脑科医院等10家医院提升幅度最大,北大人民医院、安贞医院等10家医院评分降幅最大。
西城道路
停车入位率达97%
去年以来,许多市民感觉到,路侧停车相对容易找到车位了,过去黑收费、乱收费的现象逐渐匿迹。2019年,本市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三批次启动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在574条道路上施划6.5万个道路停车位,实行电子收费并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全年累计服务4047.2万车次。
从中心城区道路停车“入位率”上看,西城区成绩最好,“入位率”达到97%,同比提高9%。朝阳区“入位率”87%,在城六区中最低。
好的秩序离不开严格执法。2019年,全市进一步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违法停车保持高压态势。据统计,全年违法停车执法量663.1万次,同比提升17.3%,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其中,海淀区、朝阳区违法停车执法量遥遥领先。
根据第三方机构从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民和媒体关注事项整改情况、市民满意度调查情况和交通运行监测指标等多个维度的评价,去年中心城区及通州区综合排名上,前三名为东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远郊区综合排名上,前三名分别是门头沟区、大兴区、昌平区。表格详见本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