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废弃”农庄日耗厨余25斤

2020年06月16日09:5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零废弃”农庄日耗厨余25斤

  厨余垃圾制作的酵素不仅可以当做肥料,过滤后还可以代替家庭清洁剂使用。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在京南农业大镇大兴长子营镇,有处“零废弃”农庄,别看只有5个大棚,两年来却已经消化掉了近10吨厨余垃圾,平均每天要消耗25斤。这些垃圾被制作成了富含营养物质的酵素替代化肥,种出了颇受市民欢迎的蔬菜。

  两年来,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十几位农庄员工先把地里的废弃菜叶,以及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壳、水果皮等厨余垃圾投到一个大桶里,搭配糖和水一起发酵……3个月后,这些废弃物就成了酵素,为大棚里的农作物提供养分。现在农庄平均每个月能够生产700斤酵素,完全足够5个大棚使用。

  农庄3号棚内,百十来个容量100L的大桶靠墙摆放,里边装的就是酵素。“咱家农作物好吃的原因,就是用它稀释后替代化肥。”技术员马秀梅几乎会邀请每一位来到农庄的市民参观“秘密武器”。

  刚一打开密封盖,一股淡淡的酸甜味就飘了出来。记者探头往桶里一瞧,这酵素颜色好似红酒,浮在上边的是软软的西红柿,再搅和搅和,又冒出了花生芝麻的味道……

  “通过味道就能辨别出来,这桶酵素原料是西红柿、花生、芝麻和鱼杂等厨余垃圾。”马秀梅又接连打开了几个桶,橘皮香、青菜味扑鼻,在场的几位采摘客也探着脑袋,围着请教制作流程,“18斤原料,搭配6斤糖、60斤水,密封一个月后,每天搅拌一次,3个月就能形成酵素了。”经专业机构检测,这些酵素品质出色,所含的营养物质足以替代化肥。

  长子营镇政府很认可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小黑垡等5个村更是成立联营合作社,计划在1200亩土地上进行推广。未来,合作社每年将需要上百吨的酵素用来种菜,附近村庄的厨余和地里的废菜叶都能派上用场。

  小黑垡村党支部书记韩森说,5个村已经商议,一方面从农户手中收集厨余垃圾,一方面在合作社建设净菜加工生产线,大葱皮、芹菜叶、白菜帮等大量的厨余垃圾完全可以补上制作酵素所需要的量。

  目前,净菜加工已经在“零废弃”农庄试行,每天产生的几十斤葱皮和菜叶,适合制作酵素的便投入大桶,不适合的则就地还田自然分解。同样被还田的还有类似西红柿这种带有秧苗的作物,结束生长周期后,直接被翻入地下,提高土壤肥力。本报记者 陈强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