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大医院开到“家门口” 居民看大病不发愁

2020年06月09日14:57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是副中心第一所三甲综合医院。(通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受疫情影响沉寂了近半年的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工地,这段时间再次火热起来。“我们要在三季度把前两个季度耽误的工程量赶出来。”北京通州区卫健委基建科负责人孙振刚说。该工程预计年内完工,现在大约400名工人正在奋力赶工。

疫情期间,千万网友曾经“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的建设,漷县镇当地居民也在时刻默默关注。后地村村民刘永军就是义务“监工”之一,“五一假期时,我发现工地上开始有工人干活,就知道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有盼头了。”

这座医院距离后地村约6公里,仅5分钟车程。而现状距离村民们最近的大医院是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开车要三四十分钟才能到。

看病就医,搁谁家都是头等大事。在2016年以前,“看病不出八里桥”一度是通州区医疗系统追求的目标。区卫健委副主任徐娜回忆,“十二五”期间,通州医疗体系建立的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即以潞河医院、通州区中医医院、新华医院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家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

从医疗机构名称可以看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医院都是陪伴很多通州居民长大的区内医疗机构。那时潞河医院正在借助首都医科大学的优势,打造医、教、研为一体的首家区域医疗中心;通州区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功合作,并借助东直门医院的医、教、研实力迅速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升级为三甲中医医院打造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利用国家级及市级优质资源扶持区级医疗机构发展是那时通州医疗机构升级的主要方式。

伴随进入副中心时代,来自北京中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向通州转移,一批名头响当当的大医院排队落户通州。

2018年底,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投入使用,副中心有了第一所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底,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大楼投入使用,拉开了东直门医院主体东迁序幕,副中心有了三甲中医医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确定落户宋庄;区内最早升级为三级医院的潞河医院四期工程已完工、停机坪投入使用……2020年底,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将竣工投用,届时副中心将再添一所三甲综合医院。

随着北京友谊医院、人民医院逐步落户通州,副中心医疗逐步建立以北京友谊医院、人民医院、潞河医院和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4家三级医院为龙头单位的片区制医联体,覆盖通州906平方公里土地和150多万居民。同时,紧密型医联体,以及儿科、康复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专科医联体建设也正在推进中。

医疗变化感受最深的是患者。家住百合湾的通州患者石渊,去年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进行了胆结石手术。从市区搬迁到通州的他坦言:“搁以前,我肯定找市区医院做手术。”他的信任来源于朋友。朋友刘启凡因肾上腺瘤需要手术,他帮忙联系了市里大医院,朋友最后选择了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泌尿外科进行。手术很顺利,医护人员态度非常认真负责,看望朋友过程中,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家门口有了三甲医院,患者最受益,副中心的医疗真是越来越让人放心。”

副中心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医联体、质控中心可以借助的力量更强,通过选取各家所长,将三甲的‘精华’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到居民身边,最终实现分级诊疗。”区卫健委副主任徐娜介绍,目前永顺、宋庄、徐辛庄、潞城及甘棠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区域医联体第一批成员单位。

通过医联体,友谊医院将在双向转诊、危急重症救治、业务培训、大型检查、辅助检查、信息化等方面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合作对接。这种合作与对接将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副中心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区域医疗中心辐射作用,推进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