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呼家楼“专业+自治” 引导居民养成分类好习惯 

2020年06月08日17:0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2011年,呼家楼街道成为全区首批垃圾分类工作试点街道,呼北社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多年来,呼北社区通过垃圾分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专业+自治’”的模式,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习惯。

党建引领培育示范户

呼北社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社区居住着近万人,大多是国企退休职工,老年人居多。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很多居民表示不理解。

社区有着较好的党建基础,面对居民的顾虑和不解,呼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培育垃圾分类示范户为抓手,展开垃圾分类工作。

社区把辖区的600多名党员动员起来,组成10个居民党支部,包片、包楼、包桶站,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且每个季度都要评选垃圾分类示范户,只有当选,才有资格进一步参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孙凤英是呼北社区首批被评为垃圾分类示范户的居民之一。在孙凤英家的厨房放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还挂着一个袋子。“平时收拾厨房时,残羹剩饭就直接倒进厨余垃圾桶里,餐巾纸啥的就扔在其他垃圾里,袋子用来装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这事是一个意识问题,刚开始可能觉得有点麻烦,但养成习惯了,也就是顺手的事,一点都不难。”孙凤英说。

为了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孙凤英经常把自己的分类体验共享给社区其他居民。如今,在呼北社区3000多户家庭中,已有近三分之一获评垃圾分类示范户。

参与垃圾分类不仅是成人要参与,孩子也要养成好习惯。近些年,呼北社区还把辖区内的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动员起来,联手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进校园活动。组建成一支由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组成的环保小卫士队伍,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专业+自治”分类有成效

在呼北社区,经常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垃圾分类培训,由社区聘请第三方公司,借助专业力量对辖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分拣员和居民志愿者做专业培训。几十位经过培训的居民志愿者走到居民中间做宣传、做引导;十几位指导员、监督员、分拣员则不定时在社区内巡逻,对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导。

早上7点,志愿者车保计早早就来到社区的一处垃圾桶站旁,引导居民投放垃圾了。“鸡蛋壳属于厨余垃圾,大骨头是其他垃圾……分类正确!”对于分类比较好的居民,车保计会及时给予肯定,并竖起大拇指递给居民一个大大地“赞”,对于分类还需要改进的居民,他也会手把手的指导。

车保计在桶站值守的同时,垃圾分类指导员李延侠在社区内巡逻,每到一处桶站,他都要先站在旁边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居民能否准确分类?志愿者是否及时给予了指导。然后车保计再走到桶站跟前,及时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观察心得跟志愿者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社区的垃圾分类成效。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呼北社区进一步完善了硬件设施,对社区的垃圾楼、桶站、垃圾运输车进行了标准化提升改造。还引进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定点交投、预约上门的方式,统一价格回收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回收物,以提高居民的分类积极性。

目前,呼北社区七成以上的居民都已养成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习惯,投放准确率约60%。厨余垃圾拣出率也比分类前翻了一倍。(陈芳芳)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