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代丽丽)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昨天启动“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活动,并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0》和《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2020》。两份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福利、儿童保护、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四个方面均进展显著,总体90%指标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在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方面,北京居首。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0》关注儿童福利与保护制度体系建设,首次回顾了过去十年来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报告显示,更多儿童享受津贴和救助保障。2010年,我国建立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孤儿弃婴津贴制度,随后,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津贴制度逐步确立。2018年纳入孤儿、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儿童717.6万名。2010年至2018年间,三项制度保障标准和支出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2019年,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近20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得保障,30个省份公布了地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
儿童健康多项指标稳步提升。2010年以来,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18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4‰,提前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
《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2020》显示,在儿童政策进步方面,京浙苏沪鄂连续7年稳居前十,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2018年,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天津、广西、湖北、山东、广东。2012年至2018年,北京、浙江、江苏、湖北、上海5个省份连续7年蝉联儿童政策进步指数前十名。
北京在二级指标政策环境、教育发展、医疗健康等方面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北京出台《北京市收养家庭能力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弃婴救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完善收养程序,规范收养行为,更好地保障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北京检察机关率先响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共同签署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与共青团组织合作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2018年北京县级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覆盖率已达75%,位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