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引领“独角兽”加速跑

2020年06月01日07:1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中关村引领“独角兽”加速跑

  本报记者 孙奇茹

  突破疫情影响,跑出创新速度。本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萌发成长,中关村的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减,用新兴动能撬动全市经济发展。5月29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到4月,中关村实现技术收入3251.1亿元,同比增长12.4%。

  研发提速,创新浓度不减

  在海淀区融科资讯中心A座,旷视科技研发办公室,资深研究员周舒畅和同事正在研制测试一款新型“黑科技”智能测温眼镜。戴上轻巧的测温眼镜,车流穿梭的汽车检查站、机场等地,民警或工作人员只需“看一眼”就能实时检测出路人是否有体温异常。

  不久前,周舒畅和同事们已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研发攻坚。为了将AI技术应用在疫情防控中,疫情暴发初期,团队决定紧急研发一款智能测温设备。

  因防控需求紧急,研发人员要把过去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产品研发周期,浓缩到几周时间完成。“疫情不但没有影响我们的研发速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过程。”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说。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融资难度增大等问题,但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却决定加大研发投入,因为看准了未来全球对医疗行业势必将加大投入。近日,推想交上的成绩单也颇为振奋:核心业务同比增长超5倍、每天辅助全球医生完成5万例临床诊断、海外订单增速超乎意料。

  “不要多想,义无反顾地干就对了。”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说,从疫情发生至今的几个月来,公司的产品订单数比去年同期还要多。

  今年前4月,中关村研究开发人员合计6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3%。研究开发费用合计7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转危为机,新兴业态萌发

  从事语音语言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研发的分音塔科技,其主营业务是一款名叫“准儿”的智能翻译机的租赁和销售。疫情来临前,“准儿”的销售在AI翻译机品类稳居市场第二。

  “随着疫情蔓延、旅游行业停滞、国际客航停飞,翻译机销售额大幅下滑,出口业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回忆起两三个月前,分音塔创始人CEO关磊直言“惨不忍睹。”

  在援助湖北抗疫期间,关磊发现了社区、楼宇的防疫痛点:进出人员身份验证难。社区管理认证不认人,易导致冲突事件,防疫人员查证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一些人脸识别闸机和门禁需要摘下口罩进行识别,更提高了被感染的风险。

  分音塔紧急成立研发团队,将公司的主营业务从“翻译机”转向“声纹识别闸机”。如今,声纹识别门禁和闸机已在党政机关、媒体机构、银行等众多场景应用。除了声纹门禁及考勤机,分音塔已开始围绕新的技术方向搭建产品矩阵。

  “我们对中关村科技企业的未来抱有充分信心。”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说,人工智能、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生鲜电商等领域的创业企业显现出巨大价值和增长潜力,创投领域也在用实际的投资行动,支持这些科技企业发展。

  1月到4月,中关村电子与信息技术及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领域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和12.8%。

  创新服务,硬科技引领全国

  “体验式入驻和服务给了我们创业的勇气,我们这些创业者不用花费多余时间和精力操心别的事情。”在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芯园联合打造的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孵化器芯创空间,90后创业者马少夫感叹。一个多月前,为鼓励疫情后芯片企业创新创业,芯创空间推出了先免费孵化、后拍板入驻的体验式入驻。

  芯创空间企业服务管家朱明浩介绍,相比其他创业公司,集成电路领域的创业自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创业门槛高、人员学历背景高、技术起点高等特点。但与众多初创团队一样,他们在初创期面临一个大问题——成本控制,借助体验式入驻,帮助创业者将有限资金投入到高价值创造中,让公司存活久一点,发展壮大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体验了一段时间后,马少夫团队已经决定在体验期满后正式入驻芯创空间,快速开展研发工作。

  在中关村的众多园区、孵化器,硬科技企业正在接受全方位的孵化、加速服务。与此同时,一场“硬科技选秀”再度启程。近日,中关村宣布在全球范围开启“硬科技选秀”,正式启动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暨首场病毒检测技术分赛启动,面向全球创新企业和前沿技术团队公开征集新兴产业领域前沿技术。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