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当天中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对报告进行解读。
会上,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透露,今年的疫情对报告的起草工作产生了特殊影响,起草历时之长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少见的,篇幅也缩减近半。
他强调,如果说形势一旦发生超出预期的变化,报告里也提到将对相关的政策予以完善。“我们现在应对危机的手段还有很多,子弹没有打光,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后手。”
为何没提经济增速目标?
黄守宏总结,去年世界经济增速是国际金融危机10年来最低一年,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中国经济能够实现GDP增长6.1%的成绩,是极为不易的。
他透露,本来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到了第四季度,已经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会比较好,但是疫情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今年的报告并未按照惯例设置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引起外界关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透露原因时表示,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全球感染者近500万,每天新增人数仍接近10万的高水平,下一步疫情发展趋势谁都无法预知;二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疫情是当前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最大因素,全球疫情走势无法准确判断,也就相应无法判断各国疫情管控措施会怎么调整。
黄守宏补充说,没有提出GDP增长具体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大家的积极性、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到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上来。
是否会走上粗放增长老路?
孙国君同时强调,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非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报告里有一句话很重要,叫“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他解读表示,从当前来说有两个方面需要经济增长来支撑。一是今年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需要经济增长支撑。二是经济下滑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一些风险的出现。比如说金融和其他一些领域,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是风险的风险,可能会因为经济下滑所产生。再比如说基层财力问题,没有经济增长,财力也会出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报告提出了一些今年下一个阶段要实施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经济会逐步企稳回升,全年基本盘不会有问题,民生也不会有问题。”
此前外界有声音认为,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国或许走上粗放增长的老路。对此,黄守宏指出有些措施从短期来讲有利于稳定速度,但是处理不好会留下后遗症。报告明确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黄守宏还表示:“面对困难,中国不是把开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缩小了,恰恰相反,我们今年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为什么我说要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大逻辑?因为改革开放的大逻辑是贯穿报告始终的。”
抗疫特别国债如何分配?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应对疫情,此次报告提出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而此前,社会上有声音预测相关资金的规模应该更大一些。
会上,孙国君就此应询表示,广义的财政政策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四大预算,在这些盘子里有通盘考虑。因为是抗疫特别国债,它的重点支出一定是“抗疫”两个字,是针对抗疫来发的特别国债,是一种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这个钱一部分直接用于地方的抗疫支出包括补短板的建设,另一部分通过中央财政直接转给地方使用。
他认为,就抗疫特别国债来说,这个规模是合适的。因为今年同时还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亿元,这些债之间要配合着使用。“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一项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力度,一定要通盘地看今年报告提出的财政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配合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方式。”他举例称,稳就业、保民生的直接责任、直接压力在市县政府,今年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省里不存截留,直达市县基层,这是以前没有的一种机制。
失业保障是否有足够底气?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高频关键词“就业”在报告中出现了39次。孙国君表示,这或许是历史上首次。
黄守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今年对中国来讲,稳住就业是最重要的,稳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
他提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一些产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比较困难,有的裁员或者降薪。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提出“六保”并把保就业列为“六保”之首?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保就业靠什么?就是要稳住企业、稳住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实现就业最主要的渠道,80%以上的就业都依靠中小微企业。
他指出,今年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目的就是为了稳就业。我们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去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报告围绕缓解当前小微企业存在的困难和就业的困难,在金融方面也有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中提出要创新直达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等。
此外他还强调,不仅在扩大就业方面有相关措施,在加强失业保障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报告今年提出一些新的举措,比如过去规定参保未满一年是不能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但是今年可以领取。“我们现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还有4600多亿元,另外我们还有2万多亿的社保基金战略储备。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把失业兜住。”黄守宏说。
疫情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
会上有媒体提出,报告明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而当前消费投资却在下降。
孙国君回应,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我们今年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理解的角度来说,不是简单说因为需求不足就要扩大内需。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理解:
一是扩大内需一定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满足需求的升级,也能创造需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很多居民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了,生产供给也要跟进,扩大内需也需要整个产业供给体系同步升级,使经济进入高水平的动态提升;
二是围绕民生扩内需。如果仅为扩内需而扩内需,就失去了意义。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扩内需的终极目标也是改善民生,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整个扩内需是围绕着民生来做文章的;
三是消费和投资的结合点上,整个投资要围绕着扩大消费,找到一些结合点来推动;
四是扩大内需和扩大外需相互促进。大家很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有内需就不要外需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现在进出口总额已经占到GDP的30%左右,内外需两个市场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中国扩大内需的市场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扩大内需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给国内的企业带来福祉和机会,也能给各国企业带来机会。
文/本报记者 李岩 董鑫
统筹/徐锋
图片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