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关切 建言献策:首场委员通道6位委员接受“云采访”

聚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北斗卫星、人工智能、脱贫攻坚

2020年05月22日09:1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首场委员通道6位委员接受“云采访”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本报记者 武红利

  委员通道,通民心、道民意。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前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如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北斗卫星系统进展如何?人工智能怎样赋能经济发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等六位委员先后走上通道,以网络视频形式接受记者“云采访”,回应关切,建言献策。

  王辰:抗击疫情彰显文化胜利体制优势国力进步

  中国抗击疫情为何能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认为,这首先是中国文化的胜利,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尊重生命和健康的文化。此外,我国的体制优势、综合国力的长足进步和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都功不可没。

  王辰说,大疫之后,应痛定思痛,更好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在教育方面,建立良好教育体制,吸引优秀人才从医,严格其培养过程,灿烂其职业前景。在研究方面,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引领统筹整个国家医学研究大格局。还应设立国家级的医学、健康、科学基金。同时,要注重医防结合,更好应对重大挑战。

  王阶: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3月30日,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收治的158例患者里面,有140例已经痊愈出院,其中88例是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介绍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国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医内容,成为中医抗疫和中国抗疫的学术亮点。

  在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辨证论治,给患者短时间内诊疗、处方、用药、见效的方案,让病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托付、医生的技能和传统的魅力。

  杨长风:6月份发射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

  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将完成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计划将于6月份择机发射。”

  杨长风说,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经过几代北斗人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三步走”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北斗系统首次创造三种不同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有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讯,星间链路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彰显了“中国智慧”;北斗系统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40年的发展路程。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密度发射组网,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被称为“中国速度”;北斗还实现了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提供了“中国精度”。

  谈及北斗系统的应用,杨长风说,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70%以上的手机提供北斗服务。世界也在分享中国的北斗发展成果,半数以上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今年全球系统建成以后,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斗都将提供满意的服务。”

  刘伟:人工智能使社区疫情防控更精准

  “人工智能使得社区防控更加精准,更加智慧。”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首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他说,广州一个近7万人口的大型社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准治理水平,“从疫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社区没有一例确诊病例。”

  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刘伟说:“我们只通过短短20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100年的技术实践。”他坚信,随着“新基建”、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会不断增强。

  杨振斌:呼吁用人单位逆周期招人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大学毕业生表示就业“压力山大”。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向用人单位呼吁,逆周期而行,提前进行人才筹备,有针对性地投放招聘计划,厉兵秣马,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人才基础。

  达久木甲:凉山州23名扶贫干部牺牲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说,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队伍。五年来,脱贫攻坚战场上,151名干部负伤,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凉山州还紧扣脱贫攻坚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选派上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