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下称《条例》)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家加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从此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踏上了法制化管理快车道,开启了依法、科学、系统防控的新篇章。
《条例》共七章四十五条,在具体规定中,《条例》明确了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政府、部门、生产者等各主体的防治责任,完善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制度、预防控制制度、应急处置,规范了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并大力鼓励和支持病虫害“绿色防控”,从而建立起责任明确、科学防控、保障到位的全链条防控制度。
据了解,为解决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问题,2006年以来,我国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开启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新征程。2011年,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随后将绿色防控作为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实施农药和化肥“双减行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有力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2019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委、局)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县,推动整县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在新发展理念和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到2019年底,我国绿色防控应用面积超过8亿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超过37%,为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颁布实施的《条例》充分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落实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新要求,坚持绿色防控原则,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病虫害绿色防控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条例》宣贯工作,植保站于4月30日召开了《条例》学习交流和工作部署会,决定将2020年的5月定为《条例》宣传月,并开展为期半年的系列宣传。系列宣传期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将组织开展丰富的宣贯活动,主要有:开展针对十三个涉农区植保和农业执法机构的《条例》巡讲,召开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人员的专题培训,在报纸、网络、微信、云平台等载体上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走进植物医院、农药店和田间地头对基层农技员、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现场解读。
在北京,宣贯《条例》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依法防控的征程将不断深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