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牧民健康的“格桑花”

——北京东城援藏干部潘芳

2020年05月21日15:23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池梦蕊)五月,西藏当雄,依然可见皑皑白雪。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援藏干部潘芳与东城区援藏医疗队队友、当雄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不顾连日降雪的恶劣天气、翻山越岭,深入牧区开展巡诊,送医送药到牧民家门口。

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面积10036平方公里。牧区地广人稀,牧民们看病很不方便,送医送药上门深受牧民们欢迎,尤其是听到巡诊大夫中有从内地来的专家,更让他们期待。这里的牧民一般都不会说汉语,就用纯朴微笑的方式欢迎他们。潘芳介绍,当雄县人民医院负责8个乡镇的巡诊。当地牧民主要疾病是高血压、风湿、高脂血症。巡诊中,我们中医通过四诊对牧民们进行健康指导,还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急需的中成药,如:消炎利胆片、板蓝根冲剂、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

2019年7月,北京市选派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潘芳踊跃报名。她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国家、医院培养了我,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了。”组织部门从“综合素质比较高,有较长时间岗位历练,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与援藏需求比较吻合”等方面进行考察,经过层层把关、优中选优,潘芳如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藏履职。

潘芳说,刚来到海拔4300米的当雄,感触最深的是“高原反应”。我是队里年龄最大、唯一的一位女同志,经历了洗澡后都要躺着休息20分钟才能缓解喘憋、夜里睡觉会被憋醒、微信尽量发文字,因为说话太耗气这个艰难阶段,现在的我基本适应了缺氧状态。来藏快一年了,东城没有一个掉队的,都在缺氧的状态下努力工作着。

潘芳进藏履职,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小目标”。为藏区群众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团队”也是我们援藏的重要任务。潘芳说,我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发挥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积极向藏医科医生传授中医适宜技术。东城援藏队的5位医师分别和医院签订了“师带徒”协议,我负责带教藏医科的仁增多吉医生,根据藏医科的发展方向、病种特点、徒弟的学习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师带徒”方案。第二个目标就是为援藏人员做好医疗保障。东城援藏团队中有6名行政干部,他们在当雄县各委办局工作,援藏三年,比起我们,他们更辛苦。为了保障他们的健康,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建了微信群,每周让他们报一次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血压、血氧、心率、不适症状、服药情况、睡眠情况等。我每个月汇总一次,把汇总情况发在群里,提出合理化建议,他们会按照我的医嘱进行调整。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潘芳的“小目标”在一天天变为现实。于此同时,她还收获了一个“小惊喜”——为提升医院科研能力,工作之余,潘芳与藏医科的同事们一起经研究将藏医和中医治法有效地结合,带领藏医科全体医生,申报并获批当雄县卫健委科研课题一项,实现了当雄县卫生系统科研“零的突破”。

从小到大,潘芳一直都在父母身边,就连结婚也是和老人住在一个小区里,之前从没有过长时间离开北京的经历。潘芳说,在西藏尤其想妈妈、想孩子。去年本想“十一”国庆期间可以回京看望家人,9月中旬时听说指挥部要求所有援藏干部人才“十一”在岗值守,知道不能回京,心里挺失落的。和老人通话时,告诉了老人不能回京的消息,76岁的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你都走了2个月了,一年很快就过去,我每个月15号领工资,你们是15日走的,我每领一次工资,你就走了一个月,妈数着呢。”听到这儿,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我用牙咬住舌尖儿,据说这样可以抑制不让眼泪流出来,妈妈好像感觉到我的声音变化了,告诉我不要担心家里,她会照顾好孩子,让我放心……

潘芳说,这里的人们很友善。在医院里不管是否认识,医院的职工和就医的藏民们看到我们都会露出淳朴、善良的微笑,他们的每一个微笑都会温暖我的心,鼓励我要尽心做好医疗工作,不负使命。

格桑花是高原上最美的花。据说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我们的援藏干部就是这样的格桑花,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藏族人民的平安喜乐。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