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精细化推进“关键小事” 东城垃圾分类逐步融入社会治理

2020年05月20日14:54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池梦蕊)垃圾分类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疫情发生以来,东城区将防疫工作与垃圾分类相结合,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东城区联合社会专业力量推出新设施,并计划于5月底前启用首个大件垃圾拆解“生态岛”,共同探索大件废弃物市场化处置的有效途径。

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精准解决群众诉求、提升运输处置水平……三年来,东城区坚持党建引领,高标准、精细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融入社会治理。

创新推广模式宣传范围全覆盖

“瓜子壳属于哪种类型的垃圾?属于其他垃圾。错,它是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堆肥。”近日,东城区城管执法局自编自导的宣传短片《垃圾该去哪儿》在网上火了,城管执法队员在短片里讲述垃圾分类知识,居民观看视频就可以掌握分类的“秘诀”。

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小手拉大手……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三年来,东城区通过丰富的宣传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疫情发生后,东城区创新宣传模式,将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前门街道将录制好的宣传口号上传至智能喇叭,并将其搭载于10辆厨余垃圾回收车和10辆快递车车顶,在完成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厨余垃圾或快递配送工作的同时,以“流动电台”的形式向居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的倡议。街道还在多个防疫卡口增设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引导居民投放垃圾。同时,防疫卡口的志愿者也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来,30余位防疫卡口志愿者在做好查证、测温、登记等防疫工作的同时,为来往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变身“垃圾分类宣传员”。

东花市街道利用“花伴儿”App线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任务打卡。为此,广外南里社区设立了“圾”分账户,以楼门为单位奖励垃圾分类积极的楼门和居民。在“花伴儿”App上,社区各楼门开展线上垃圾分类打卡比拼,获胜的楼门每月领取1000积分奖励,楼门在拿到奖励积分之后,可以在“花伴儿”App上兑换垃圾袋、垃圾桶等物品。

“宣传垃圾分类这样的‘关键小事’就是要细致入微,润物细无声。”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党员双报到”“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活动,线上线下齐动员,目前已实现宣传范围全覆盖,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发动居民自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随着知晓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这是我们前期挑选的6种垃圾桶款式,请居民进行投票选择。”近日,建国门街道在赵家楼社区居民议事厅举办垃圾分类达人座谈会暨“两桶一袋”居民征求意见恳谈会,来自辖区各社区的12位垃圾分类达人参加讨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海雁介绍,邀请辖区居民中的垃圾分类达人,就家中设置什么样的垃圾桶、怎么发“两桶”等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大家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逐步养成源头分类的好习惯。

一些街道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东花市街道忠实里社区有一支由热心居民组成的“忠实守望队”。每天早上和傍晚,队员们都会穿上蓝马甲,站在各个垃圾桶站前,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目前,社区共有志愿者20多人,负责18个桶站的盯守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忠实里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志愿者队伍由街道聘请的社会公益组织和居委会共同维护,包括举办知识讲座、心理辅导、联谊活动等,“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原本互不相识的志愿者现在就像一家人,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不仅和谐了邻里关系,还一起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除了依托社会公益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东城区还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研发、设计新设施。5月1日,东城区垃圾分类新设施在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试点,社区所有分类桶站、新型小型厨余垃圾密闭收集车、其他垃圾转运车、厨余垃圾运输车以及密闭式清洁站,全部喷涂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据了解,新设备是由东直门街道与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帮扶委员会旗下的爱心助力团团长单位共同研究设计的,按照新标准对转运车辆进行外观喷涂。“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恩平介绍,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街道长期与社会组织合作,鼓励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取得了较好效果。

纳入物业管理 精准解决群众诉求

“我们小区内没有红色垃圾桶,希望能补上。”5月3日,朝阳门街道居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小区垃圾分类设施不全。当天下午,朝阳门街道平房区物业负责人现场核实情况,第二天,红色垃圾桶到位。

现在,东城区的居民们越来越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反映的垃圾分类问题如何解决?今年4月,东城区印发《东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方案》规定,在分类投放环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单位自管的由自管单位负责,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负责。

去年1月,区城管委为平房物业量身打造了2.0版新标准。新标准要求,平房物业要保证厨余垃圾分出量至少达到垃圾总量的7%以上,厨余垃圾单独收运,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在楼房小区,东城区一些街道督促物业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体育馆路街道在9个社区建立了“家门口”的物业党建驿站,督促物业服务。“前不久,体育总局社区有位居民提出自己的小区内垃圾桶的设置不够完善,希望细化垃圾分类工作。”体育馆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接到居民诉求后,党建驿站的工作人员、街道网格中心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带着居民在院内选择垃圾桶的设置点,通过小区内四栋楼整体调配垃圾桶的摆放,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坚持党建引领 难点逐一攻破

旅游景点垃圾分类治理、大件垃圾处理……三年来,东城区突出党建引领,切实破解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五一”假期,封闭了三个多月的南锣鼓巷重新开放,商业街的垃圾收运量与封闭期间相比大幅提升。“主街上共设置8组分类垃圾桶,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封街期间,商业街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进行。开街后,每天客流量几千人,每日产生垃圾约1吨,我们采用垃圾分类指导员和保洁员流动式‘盯桶’的方式,保证垃圾分出质量。”交道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南锣鼓巷推出了全国首个特色商业街的垃圾分类自律公约《南锣鼓巷商户垃圾分类自律公约》,所有商户都按规定配备了垃圾分类设备设施,定时投放垃圾,商户还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导游客进行垃圾分类,“疫情发生前,南锣鼓巷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8%,随着商业街逐步开放以及商户复工数量越来越多,由商户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将重新上岗。”

大件垃圾如何回收一直困扰着各个街道。无人愿收、无处可扔……在不少平房院内,被淘汰的废旧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都面临尴尬处境。4月底,北新桥街道联合物业公司推出大件废弃物预约上门、无偿收取服务,令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迎刃而解。由于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证居民和清运人员的安全,每名清运人员均配备口罩、一次性手套和消毒用具,经现场消杀处理后,将废弃物品搬上电动三轮车。“考虑到大件废弃物通常比较重、体积大,居民没有工具和车辆,我们接到预约后会由物业安排三轮车统一收运。”北新桥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门收取的废弃物品统一清运到指定回收点后,将再次进行集中消杀处理,经垃圾分类后按类别运送至填埋场。

为了彻底解决大件垃圾的处理问题,东城区计划在建国门街道、永外街道、东直门街道建设3座大件垃圾拆解“生态岛”,并计划年内全部运行。“大件垃圾拆解‘生态岛’是大件垃圾拆解站点,可将老百姓丢弃的大件垃圾就地拆分,减少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效率。”区城管委副主任贺松涛介绍,3座大件垃圾拆解“生态岛”可解决全区17个街道大件垃圾分解转运问题。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