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通济路两侧月季花带连绵不绝。王海燕摄
本报记者 叶晓彦
乡土植物在本市公园绿化中,开始“唱主角”。在本市11家市属公园,用北京乡土植物绿化的面积已达80%。这些靠天吃饭的“土著”花草不仅肩负着美化环境的功能,还能起到节能节水、平衡生态等作用。
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调研员朱英姿告诉记者,11家市属公园均为历史名园,绿地面积达1020公顷,是北京城区的绿肺,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乡土植物就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植物,靠天吃饭,适应性极强,养护成本低,在生态治理、节能养护方面也表现突出,是公园绿化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市公园管理中心结合公园绿化改造,持续提高市属公园在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陆续开展天坛公园西北外坛、紫竹院南线生态景区、玉渊潭东边界、陶然亭水生植物等37个公园重点景区改造项目,通过不断研究筛选,在各市属公园加大种植了鹅绒委陵菜、二月兰、蛇莓、涝峪苔草等50余种乡土植物。
在天坛公园201公顷绿化面积当中,有100公顷绿地都是原生态的乡土植物,种类已达130多种。“春花绚丽,夏秋浓绿,这些乡土植物每年从三月一直到入冬前,持续为公园扮绿。”天坛公园高级工程师刘育俭告诉记者,每年三四月份,公园里的二月兰、早开堇菜、紫花地丁、蒲公英会次第绽放;一进五月,白色的夏至草、黄色的抱茎苣荬菜与紫色二月兰共同形成一片绚丽的花海;七月到九月狗尾草、蟋蟀草、马唐、虎尾草、灰菜就会相继上场,随时让游客享受绿色空间。
“其实这些乡土植物已经经过长期的考验,完全与本地环境融为一体,不需要特殊的人工干预就能自然生长,可以说非常‘低碳’。”刘育俭以二月兰为例,天坛公园的古柏区和西北外坛的二月兰随地而生、连接成片,也不需要为它们浇水施肥,“只要一场降雨就能蹿得老高,它们的种子落地之后,也可以自行发芽生长。”不过,为了让二月兰能长成花海景观,公园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精准时间修剪、保持修剪高度、适时补播草种的养护技术。刘育俭告诉记者,二月兰开花之后会形成枯黄色荚果,放眼望去并不好看,“但是我们并不着急剪掉,而是等到六月份种子落地再剪,这样就能保证种子顺利发芽,相当于补充栽种。”这种精准时间修剪法其实是对二月兰这个种类的延续和保护。在紫竹院公园,别看这里的植物以竹子著称,但其实乡土植物也不少,包括蛇莓、委陵菜、连钱草、紫花地丁、番红花等上百种。这些日子,如果走在公园的竹林间,会发现成片的“绿毯”中有星星点点的红色浆果点缀其中,红绿搭配甚是好看。
朱英姿表示,截至目前,市属11家公园野生地被和缀花草地达到了绿地面积的80%以上,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自然的游园环境。
相关新闻
缤纷月季大道为副中心增色添彩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王军志)北京市花月季成为城市副中心街头新景观。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通济路、万盛北街、云景南大街、梨园南街、九棵树东路多条月季景观大道。月季花期从每年的4月底延续到10月份,长达半年时间。
月季和菊花并称为北京市花。每年暮春初夏,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路以及重要城市干道两侧,就是月季花的海洋。作为北京乡土花卉,月季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具有耐旱节水、抗性强、花期长、易管护等优点。有些耐寒品种,甚至能开放到初冬时节。
伴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美丽的月季大道从城六区延伸到了通州城区。这几年,通州区园林部门因地制宜,根据城市道路、路侧绿地等不同类别,设计栽植了不同品种的月季,营造出丰富立体的视觉效果。
“今年副中心种植的月季花量之大、品种之多、花色之丰富,均创历史之最。”通州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种植了梅朗口红、彩云、粉扇、金奖章等品种的月季300万株。其中,在九棵树东路、东六环西辅路等重要主干道,种植了欧洲月季等地被月季3000多株、安吉拉等藤本月季5000余平方米,形成了以月季为主景,碧桃、海棠等乡土植物映衬的“一路一特色”植物景观。
除了月季大道,今年通州区还在新华大街、通胡大街、新华南路、新华北路等10条主要道路,以及东关大桥和玉带河大桥这两座桥梁布设立体花箱5702个,栽植花色艳丽的时令花卉,打造了总长度达22.17公里的“花香大道”,为城市副中心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