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云端揭秘“永远的东方红”

2020年05月11日14:20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国博云端揭秘“永远的东方红”

  云展厅内,可以看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穿的舱内航天服、“神舟七号”搭载的丝绸版中国地图等珍贵展品。

  “东方红一号”卫星观测裙

  乐音装置

  “东方红一号”

  几千年来,中国人从仰望静谧天空,到努力接近这片“海”,一直在尝试,从未停下脚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近日在国家博物馆云展厅揭开帷幕。云展厅内,近50件珍贵展品浓缩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嫦娥”系列航天珍贵物证,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多种品类。作为展厅的“1号讲解员”,85岁高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说:“希望更多人热爱航天,热爱祖国!”

  观展亮点

  ■72面球体模型

  “东方红一号”至今仍在遨游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太空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云展厅里,“东方红一号”模型悬挂起来。这颗仿真展品直径约为1米,球体有72个面。这颗卫星由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等分系统及姿态测量部件等组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说,最初设计成这样是为了粘太阳电池片,“但后来并没有粘贴”。设计成球体则是为了内部空间更大。

  “一米大的卫星,放到宇宙上去,怎么找?”胡其正说。“当时孙传里等人提出用超短波来实现”。这个先进且大胆的想法在会议上争议很大。“1966年,这个方案才被论证采纳。”胡其正骄傲地说,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跟踪定位任务。直到今日,这颗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飞行。

  ■直径4米“观测裙”

  卫星穿“裙”提亮至肉眼可见

  直径1米的卫星,远在400余公里至2000余公里外的太空遨游,想看到它,犹如在隔着80多个足球场看一只足球。为了实现这个“不可能”,508所的专家们想出了不少妙招。

  展厅里有一张观测裙研制实验照片。专家说,尽管72面体的外形设计能使“东方红一号”在旋转时闪闪发光,但由于卫星直径仅1米,本体亮度只相当于六等星。研发人员制作了一条表面镀上铝的“裙子”,安装在第三级火箭的位置。火箭随卫星入轨后,“裙”撑开直径达4米。阳光照射下,卫星的亮度接近可观察的二等星,用肉眼可以看到了。专家说,观测者第一眼看到的亮点是第三级火箭的位置,顺着它往前找,看到的亮点才是卫星。

  ■不起眼的“铁皮盒”

  它唱响了《东方红》

  从太空传回的《东方红》乐曲,让每一个中国人激动、自豪。是谁在太空唱响了这首歌?云展厅里有答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藏“东方红一号”卫星乐音装置,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铁皮盒子——金色外壳和“东方红”三个字锃亮发光。其实,它是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乐音装置的“同胞兄弟”。专家说,科研人员从北京火车站的钟声受到启发,用电子线路模拟铝板琴演奏《东方红》乐曲。

  悠扬的乐曲在太空响起,世界各地的人们能不能直接用半导体收听?胡其正说,如果直接在家里接收,发射机的功率需要非常大,卫星的重量要达到1吨以上,但当时火箭没有那么大的“拉力”。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由大型的地面接收天线先接收到太空传来的乐曲,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世界广播出去。502所老一辈航天工作者完成了乐音装置的研制及全国五个地面台站的设备安装、调试任务,让《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

  观展解码

  “穿”航天服和卫星合影

  “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是国博第一个在本馆没有实体展览,完全在虚拟展厅倾力打造的云展览。国博馆长王春法说,此次展览开启了博物馆“云策展+5G直播导览+沉浸体验+深入参与+线上互动”智慧时代。

  展览突破了先有实体展览,再扫描形成线上展览的传统模式,在确定展览大纲和形式设计后,仅参考国博实体展厅的位置结构,直接生成展厅全景图片并进行VR处理形成全景虚拟展厅。

  不同于常见的四平八稳的展厅设计,此次将展厅设计成卫星形状,更好凸显展览主题。观众可以采用鸟瞰、漫游和三维模式等视角参观。

  互动感强,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听太空奏响东方红,在五线谱的空缺处填入合适的音符;触动手指,穿越50载,看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云展厅里还有多个H5互动体验亮相,观众甚至可以“穿上”航天服与“东方红一号”合影留念。

  720度观览卫星3D模型

  “东方红一号”发射场景、从“东方红一号”上看地球……云展览中嵌入了8段短视频,展现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多个珍贵镜头。

  同时,一件手摇计算机被制作成3D模型,供观众仔细观赏。这件国博馆藏通长28厘米、通宽33.7厘米、通高16.4厘米。当年,我国著名科学家、核事业奠基者、开拓者之一邓稼先和他率领的科技团队就是用这样的手摇计算机进行计算和研制,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类似的展品还有十余件。国博工作人员将卫星、火箭等经典展品制作成3D模型,观众可以720度观览,并与展品互动。本报记者 刘冕

  国家博物馆 供图

  观展提示

  ■时间:长期线上展览

  ■网址:国家博物馆官网(http://www.chnmuseum.cn)

  ■票价:免费

(责编: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