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庞各庄镇东南次村有常住人口627人、外来人口1096人,是庞各庄镇唯一的人口倒挂村。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通过“人防+技防”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三班盯守筑牢“入口防线”
东南次村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利用硬质围挡封闭4个出入口,仅留一个卡口。6名村“两委”成员带领党员“三班倒”24小时值守,执行“打卡式”一出一进登记核销,严格开展卡口检查,精准掌握人员出入动态。
已经60岁的赵士海作为一名老党员,主动承担起村内唯一卡口的值守任务。他对村内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胸,村内常住的熟面孔都记在心里,过往的人员车辆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确保东南次村卡口检查“人、证一一对应”。不善言辞的他总是说“我岁数虽然大了,但守好这个岗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一守就是60多天,风吹雨淋从未间断,严格按照“问、测、叮、劝、查、防”措施,认真填写《庞各庄镇村社卡口过往人员登记表》。
此外,东南次村还有一组由女村委、妇联主席张建贤组建的“巾帼巡防队”,利用人熟、地清、人缘好的天然优势,走街串巷、宣传政策,对不戴口罩的村民进行劝说,对扎堆聚集聊天的老人进行劝阻,你一言我一语,在强化村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同时,拉近干群之间的联系,赢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他们没有统一制服,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和一件志愿马甲;他们没有执法证件,只有一张村民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想看好自己的村民百姓,想守好自己的家园的最美逆行者。
四级联包筑牢“网格防线”
东南次村党支部组织30名党员按照联包网格开展全覆盖摸排,引导160户村民发挥“邻里互助”作用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发动81名房东自愿放弃租金劝导租户延期返京。为了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村内的“出租大户”赵凤凯,主动配合村内安排,自愿放弃自家90间房,97位租户的二月和三月的租金,一一致电给每位租户,延期返京时间,错峰返京隔离,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3名党员牵头,动员15名志愿者组建义务消杀小分队,每日对小巷、门店等点位消毒2次,确保环境卫生安全。东南次村还有一群能干的“老小伙儿”,退伍军人柏学臣是村内的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任消毒组组长,每日下午的入户消毒工作已经建立长效机制,义务消毒工作将持续到疫情结束。村委柏学红、老党员武天山、村民代表武德利、赵书君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老同志的平均年龄超过65岁,他们用宽阔的臂膀担起好几十斤的打药桶,走街串巷、尽职尽责的为每户村民家中消毒。老党员们在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为筑牢阻击病毒的铜墙铁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云上平台筑牢“科技防线”
东南次村启用云上社区管理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录入人员信息,实现无感“刷脸”进出村庄,提升排查精准度。利用平台监控系统,对村内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实时预警,避免出现外来人员搭车入村等现象。配备电力预警、火情预警等物联网设施,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你们先回家吧,晚上我在这儿盯着就行。”脾气有点儿倔的村书记柏荣喜再一次将两委干部轰回了家,这已经不知道是村书记柏荣喜在大队部值守的第几个夜班了,疫情期间他在村委会的时间远远比在家里的时间长得多。看着中控室的屏幕,他仔细观察着东南次村的每一处角落,生怕错过每一处风吹草动。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村里条件比以前好得多,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南次村搭建起了云上社区管理平台,以前需要靠脚步巡查的区域,现在坐在屋里就能兼顾得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比以前更加安全稳定,他这个支部书记也就知足了”。
集体简介
东南次村位于庞各庄镇西南部,该村有常住人口160户、627人,外来人员1096人。疫情期间,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借助移动、联通信息平台向未返京人员发送短信,劝导其推迟返京,总共打电话1856次,发短信260次,上门查58次。东南次村首先启用云上社区管理平台,全村村民全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信息录入,每日通过无感刷脸系统进出村庄,降低了相互传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