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项措施为副中心“争蓝天”

2020年04月23日08:4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51项措施为副中心“争蓝天”

  蓝天白云下,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美如画卷。唐建摄

  本报记者 王海燕

  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行动。日前,《通州区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行动计划》对社会公布。该计划包含51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具体目标:2020年要力争实现通州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三年滑动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大脑”助力精细治理

  今年,通州区将积极打造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示范区。这对工地扬尘管理、道路清扫、裸地整治、生活源监管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道路清扫为例,依据《通州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严控区内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要全面控制在每平方米8克以内。城市副中心其他各类道路(含背街小巷)严格落实清扫保洁一级标准,道路尘土残存量不高于10克每平方米。

  对于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而言,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对此,通州区住建委将牵头组织相关街道、乡镇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无物业小区清扫保洁问题。并组织城市副中心重点区域内各相关街、镇对居民楼、商业楼屋顶每季度清扫至少一次,沙尘天气过后立即进行一次清扫,尽最大努力减少路面上的尘土残存量。

  道路两侧的草坪、绿化带,是吸附尘埃和污染物的“大户”,通州区园林部门今年将加大对严控区内路边绿化带内树木和草坪冲洗频次;区城管委也要对重点区域道路加大清扫和洒水降尘力度,对该区域树木草坪加大冲洗频次。

  在扬尘管控方面,工地、裸露地都是重要的尘土来源。按照行动计划,全区各街道、乡镇每月要更新区域内的裸地台账,做好裸地等面源扬尘精细化管理,采取绿化、生物覆盖、压实、硬化等措施,分类治理拆迁拆违、“小微工程”、架空线入地工程等扬尘污染,并定期维护。区园林绿化局牵头做好城市副中心公共裸地治理,制定专项计划,对裸露树坑、树池及绿化用地采取种植、物料填充(树皮、石子、陶粒等)等方式整治,年底前完成。

  除上述“物理除尘”措施外,城市副中心还将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利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各类环境信息化监控系统全时点筛查重点道路及城中心区在施工地、餐饮业等重点污染源,对已确定的环境污染行为,及时转办属地。

  副中心公交车全用清洁能源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通州区将采取15条具体措施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

  这些措施包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采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车辆电动化、加快淘汰老旧车、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等措施,为全市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量力争比2017年减少 30%做出贡献;完善车用柴油统计、监控和总量削减指标体系,力争车用柴油使用总量持续下降;严格执行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汽车全区域限行政策,加快淘汰国三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积极主动加强与北三县进行移动源联合执法协同等等。

  为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今年副中心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环卫(应急和专项作业车除外)、邮政、通勤、轻型物流配送(4.5吨以下)等车辆基本采用电动车。年底前,邮政、城市快递、轻型环卫车辆(4.5吨以下)、办理货车通行证的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基本为电动车。城市副中心使用的公交车辆基本为电动车。京杭运河北京段水上服务区将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前提下,优先采用电动等方式更新船舶。

  另外,副中心将加快推进公交、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和城市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形成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充电网络;城市副中心 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

  重点企业“一厂一策”

  减少工厂的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今年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将组织完成医药制造、化学品制造、印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实现国家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全覆盖”。强化证后执法,首次核发排污许可证后,三个月内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厉处罚无证和不按证排污行为,实现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

  与疏解整治促提升相结合,今年全年通州区拟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3家以上。严格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

  开展镇村产业聚集区年度考评,对本区评价排名后15%的镇村产业聚集区,采取疏解、淘汰、整合、升级改造等措施,实现“腾笼换鸟”、提质增效。2020年与2017年相比,镇村产业聚集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下降20%左右。

  推进工业涂装、医药制造、家具制造等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和精细化管控。对年排放量超过10吨的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水平和削减潜力进行评估,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标准》及相关标准要求,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全年完成数量不低于7家。

  落实《北京市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防治能力提质升级2019-2020年行动方案》要求,力争完成全区维修企业在用喷烤漆房的标准化治理改造(或退出),全年完成数量不低于53家。积极推广汽车维修喷涂用漆使用水性漆和低排放辅料活动,增强企业进行漆房标准化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城市副中心重点区域的汽修企业基本退出钣金、喷涂工艺。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