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疫”线硬汉的铁骨柔情

——记下沉胡家园社区的财政干部任澍

2020年04月14日19:45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池梦蕊)疫情突然袭来,对春节前刚转业到东城区财政局工作的任澍来说,这场“入职考验”超出了他的想象,这其中铺满了家国情怀的浓重底色,彰显了硬汉军人的责任担当,也流淌着无法抹去的五味杂陈。70余天,他和身边其他干部一起,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战斗着,用默默坚守去争取抗疫胜利的到来,对任澍来说,还有与家人的团聚、与孩子的重逢。

转业志不移,无法割舍的英雄情结

大年初四,全局吹响了支援社区疫情防控的冲锋号,对刚刚脱下军装的任澍来说,他又一次本能地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主动向局里请缨,当天就作为第一批下沉社区干部走进了胡家园社区。一开始的防控工作并不顺利,小区是老旧小区,居住的人员复杂,外籍人员和租户非常多。有一次摸排到一个外来打工人员的宿舍,屋子里的人对春节期间离京都矢口否认,任澍发现他们言辞之间的闪烁和眼神的游离,便耐心询问细节,并晓之以理述说利弊,经过几轮沟通,对方终于承认有人回过老家,怕影响工期就没说实话。接下来的门岗值守,任澍又像“开疆辟土”的战士一般,和同事们一起将门岗布置、值守制度不断完善,把每项值守工作都做成了社区的“标杆”。

在社区值守时,任澍用细心、负责练就出“火眼金睛”。在部队多年带兵的经验,让他养成了观察人的职业习惯,他也把这种敏感和警觉融进了值守工作中,发型、穿着、背包,甚至出门遛狗都成了他辨识居民的“工具”。几天下来,他对社区居民的居住情况已经了然于胸,门岗的每次排查,都带着他自己的“心算”。

有一天,一位大姐出门回来没带出入证,任澍觉得这位大姐眼熟,当登记完住址后,他忽然想起之前返京登记的一个地址,当即翻看几天前的记录,这才发现这位大姐正处在返京后的隔离期。任澍立即联系社区,和这位居民严肃重申居家隔离要求并将其送回家。无独有偶,有一次在小区附近的超市买东西,任澍又遇到一位“熟人”,他觉得印象很深,很像昨晚返京登记的一个人,虽然她持有出入证,但经门岗现场核实,出入证是家人的,这位居民确实是昨天返京,任澍迅速向社区反映情况,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让风险及时“止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然而在这个不知疲累的硬汉心里,总有那么个解不开的“疙瘩”。从春节到现在,3岁多的女儿一直放在唐山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从小没离开过爸爸妈妈,因为疫情防控工作,任澍不得不做了这个艰难的抉择。都说爸爸是“女儿奴”,任澍也一样,有时候想孩子,他经常在手机上翻看孩子的照片,却又不敢轻易和孩子视频,因为每次视频孩子总会说想爸爸妈妈要回家,通话都以孩子的哭泣告终,他索性“心硬”了起来,将心里的想念一次又一次收紧。视频里孩子仿佛又长高了,裤子短了,马甲穿得开线了,话语间也开始有了老家口音,任澍心里不禁酸楚,他的宝贝女儿仿佛又一次从他的生活里“脱轨”。

然而从老家接回孩子意味着要打乱原本的工作安排,往返的路程不说,还要面对14天的隔离期。下沉社区支援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身边的每位同事都非常辛苦,疫情的跌宕起伏,让值守工作经历着一个又一个新变化,在冬日的寒风中,在雨雪的拍打下,这个集体一直是拧成一股绳,他和他的“战友”们已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缺位让整个组的工作都陷入忙乱,让别的同事为他紧张操劳。接回孩子的行程一拖再拖,有时坐在孩子的房间,看着女儿最喜欢的玩具,任澍的眼睛不禁酸涩,心里一遍遍地和女儿说着“对不起”。然而翌日晨起,他还是选择和往常一样,把脚步迈向了他不能离开的“岗哨”,用微笑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真诚小伙儿收获居民的“路转粉”

在胡家园社区的值守成了任澍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真诚倾注到每天的工作中。任澍说,虽然居民不知道我是谁,但他们知道这是财政干部值的岗。面对进出的居民他总是笑脸相迎,热情地打招呼,看到居民拿大件快递,他经常主动给搬到家门口。有一次值守时,他遇到了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大爷,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要出门,经询问原来是要出去排队买口罩,得知老人独居,身体不好,任澍把自己的备用口罩都拿出来送给了老人。这件事情任澍并没有放在心里,直到一个多月后,听岗上的同事说有一位老大爷来了几次找他,说是买到了口罩,一定要当面还给他,这让任澍心里一热,“真心换真心”的感动让他浑身都暖洋洋。

随着在社区值守时间的增长,任澍在居民中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不光他对居民如数家珍,小区里的居民对这位财政小伙儿也愈发肯定和关切,经常自发地送来饮料、酒精、消毒湿巾等等。有几天他换到别的岗,还有居民打听他的去向,甚至还有热情的大妈要给他介绍对象。任澍说,在部队给国家放哨,回来了给老百姓站岗,虽然工作变了,但是初心没有变,居民对他的爱护是他守护社区的无限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迎来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