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皮影戏

2020年04月09日08:3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抗疫皮影戏

  家里成了王熙夫妇的工作室,客厅成了他们的舞台。全家总动员,疫情期间共创作出总时长30分钟的十二部《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系列剧》。

  在家里制作,没有专业的摄像机录像,只好用手机来拍摄视频,从画面上看略有粗糙,但在特殊时期,这也是唯一的办法。王熙一家人随创作、随表演、随录制随上线播出。目前抗疫皮影戏的播放量已经超过2000万次。

  工作人员开始为可容纳350名观众的剧场消毒,准备好随时欢迎观众到来。

  画稿、雕刻、染色、表演设计、透图、装订、操控、编排……隔离在家让王熙有了足够时间把皮影动画的制作过程重温一遍,王熙甚至学会了用软件剪辑视频。

  听说有抗击疫情的皮影戏,邻居家的小朋友也赶来参与表演,王熙会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对创作进行修改,使其更受孩子们喜爱。

  五万套绘本和教具制作完成,王熙希望通过相关渠道将部分绘本和教具送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为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增添色彩。

  近日,演员和主创人员陆续回京,因疫情耽误的创作得以恢复。

  文/摄 本报记者 程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对大多数人来说,待在家里不出来就是为战胜疫情尽一份力。“自觉隔离在家,一下子闲下来,生活难免枯燥。于是我们想到了制作一些‘抗疫主题’的皮影戏,传播正能量的同时,还能让大家在家里零距离了解民间艺术。”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的院长王熙说。

  “如果没有疫情,现在正是我们表演最忙的时候。但随着疫情的暴发,所有的演出都取消了。”王熙和丈夫林中华大年初一回到北京,在上海工作的外甥也来北京跟他们团聚。之后外甥滞留在京。三个人正好组成了一个皮影创作班组,商量着创作抗击疫情为主题的皮影戏,经常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

  但很快大家发现创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制作皮影最基本的素材都在北京的剧院里没法拿出来,小道具也需要重新雕刻,系列作品中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李文亮医生、“我就要妈妈”里边的小男孩小女孩以及护士妈妈的形象,都需要重新创作设计,因为过年放假,设计者还分别在内蒙古赤峰和新西兰。

  “编导、演员、美工设计创作团队不能集中排演,大家就通过网络连线、远程协调制作、音效合成等方式进行创作。”编剧、策划人林中华介绍说,“目前情况下,皮影戏创作还是有不少困难,因为皮影艺人、演员很分散,都没有办法聚在一起,只能远程联络,山东的配音、内蒙古的画稿、上海的视频、北京的操控,甚至新西兰的造型,好在大家一听说是抗击疫情主题皮影动画,都纷纷放下手头的事儿投入创作,没有人推辞。拟人化的‘新型冠状病毒’造型很逼真,‘雷神山’‘火神山’造型都第一次出现在皮影戏上。”

  京西皮影戏《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系列剧》中人物原型和事迹全部来自抗击疫情第一线医护人员——以钟南山院士为原型的《最美逆行者》、以李兰娟院士为原型的《与病毒赛跑》、以护士海燕为原型的《隔空拥抱》、以李文亮大夫为原型的《拯救地球》、以日照医生为原型的《我就要妈妈》等。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他们就完成了7部皮影动画短视频作品。其中《孙悟空大战病毒妖》皮影动画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后,大受欢迎。

  《孙悟空大战病毒妖》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消息传到了美猴王孙悟空那里,悟空一个筋斗云来到武汉,他请来了雷神山、火神山、钟南山“三座大山”,同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生死决斗,最终战胜病毒的故事。虽然整个视频只有2分43秒,但故事起承转合都非常到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最让王熙感动的是《君在楚,我在京,爱在心中》这个视频,这是致敬海淀医院的医生郑欣和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远赴武汉参加抗疫的丈夫杨帆的故事。王熙专门给郑欣打电话,希望能够邀请到她来配音,没有想到后者很高兴同意了,郑欣用手机录好了音,很快发给了王熙,“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毕业,没有机会冲上去,这一次一定要使命必达。”郑欣在视频中平静坚定的声音让人动容。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系列剧》的网络热播,让王熙觉得很欣慰,“让非遗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也是我们非遗传承人‘文化守正创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应有之义。”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