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联下沉“疫”线干部:基层防控很辛苦,很光荣

2020年03月31日15:1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近期,北京市残联下沉在大兴区黄村镇四个村的20名干部,经过近一个月的防控工作,他们既有收获又有感动。在市残联信息中心副主任曲朝霞的眼里,村干部和村防控人员是防疫一线真正的的宣传员、守门员、服务员;在市残联文体中心副主任杨明的脑海里,他们组的几个大老爷们为小村庄的防疫撑起了一片天;在市残联组联部年轻干部郝长浩的内心里,青年人就应该把青春绽放在防疫一线……

曲朝霞感怀:基层防控很辛苦

在宋庄村,市残联下沉干部每天与村里一线人员一同工作在各个岗位上,曲朝霞深切体会到了基层防控的辛苦。

思想动员不间断。“今年50岁的村书记董士兵的特色广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朝霞说。为了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自春节以来,村书记董士兵每天两次通过广播深入动员,五十多天从不间断。广播里,有最新疫情通报、有相关政策解读、有对村民的关切与嘱托,时而语重心长,时而严肃警示,时而幽默风趣,每一次广播,他都精心准备,力求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将疫情防控知识讲进老百姓的心坎里。用群众的语言引导群众,这确实是基层干部的真功夫!喇叭是农村开展宣传工作的基本工具,这个村书记真是将喇叭用到了极致。村里年纪大的老人不会上网看新闻,对各种信息也缺乏甄别能力,每天清晨和傍晚的广播,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节目。

宋庄村书记董士兵正在广播。

严密防控不松懈。宋庄村分南北两片,村子面积大,外来人口多,守村把口任务艰巨。“村里的防控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就没有休息,所有人员三班倒,每班工作12小时,大家不顾风吹日晒,连续两个月坚持值守。检测体温、查验证件、做好出入登记,每天村口人员进出不断,工作繁琐单调,有时候还会遇到过往人员的不理解。但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值守任务,从未有半点懈怠”,曲朝霞说。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村共封18个出口,村防控人员每天都进行认真巡逻,许多同志都已变成了“口罩脸”。

宋庄村防控人员在村口值守。

便民服务不短路。“疫情期间,村里的各项便民服务,真的特别贴心,村民们也感到比较方便”,曲朝霞对笔者说。

宋庄村为村民设置了自助过滤水供应水站。

为了让村民喝上更加健康卫生的饮用水,宋庄村设置了自助过滤水供应水站;为了方便村民日常采买,村口设置了水果蔬菜市场、开放了2个小超市,各种食物和日用品种类齐全、价格合理,足以满足村民日常需要;为了丰富村民饮食、减少村民做饭麻烦,村里特意联系了周边学校正规食堂提供主食面点供应,馒头、花卷、包子、大饼等一应俱全;为应对疫情期间网购增多的情况,方便村民取寄快递,村口设置了专门的快递投放点,引导村民有序取件,并做好日常卫生消杀工作。点点滴滴,饱含着基层工作者为民服务的一份情怀。

宋庄村联系学校正规食堂提供主食面点供应。

杨明看到:身边战友很敬业

在大兴区前辛庄村下沉干部杨明的脑海中,他身边的战友是十分敬业的。“我们组几个大老爷们绝对是硬核抗疫的执行者!”

尽心工作好榜样。刘文健是下沉工作队副领队,平时话不是很多,有着转业军人的沉稳。据杨明介绍,下村入户巡查时,他俩分在一个组,负责在隔离人员住所张贴隔离通知单,配合得非常默契,时常是刘文健负责扶着通知单,杨明负责贴,两个大老爷们一开始把通知单贴得歪歪扭扭的,后来越贴越规范,贴条都贴出了美感。刘文健身体不太好,但是从没有喊过累,跟着村干部下户,一户一户地走,一个人一个人地叮嘱。

刘文健为隔离期满人员办理出入证。

冲锋在前好组长。杨明说,“我认识李令艳已经8年了,他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守时、雷厉风行、任劳任怨……从进入前辛庄村的第一天开始,李令艳就开启了上下午全天候在岗的战斗模式。有时看他太辛苦,我劝他歇歇,他总笑笑跟我说呆在房间里没事干,不如到村里来干点活儿。”

在李令艳的带领下,组员们紧张有序、团结友爱地开展着工作,每天一早他都会安排好各位组员的工作任务,早晨和中午,他会准时开着他的越野车接送全组的同志,这是一个没有一点架子,既当服务员又当驾驶员的好组长。

敢于担当好青年。袁航一开始的岗位是在村口值守,后来被安排到村里的办事窗口给刚刚返京的人员办理隔离登记,给隔离结束的人员办理出入证。袁航会认真接待每一个来办事的人员,大声地核对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然后录入到电脑中。“有时候我会很惊讶这么文静腼腆的小伙子,在工作时会有如此热情泼辣的一面”,杨明说。在工作的十多天里,袁航已经为近千人办理了隔离手续和出入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的耐心、细心和热心,这也是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杨明说。

袁航为新返京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郝长浩誓言:“绽放青春很光荣”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号召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90后小伙儿郝长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下沉大兴区太福庄村的战斗中,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下了他无悔的青春誓言:“今天的我,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北京市公务员,在党的指引下,我愿意做一颗星星、一个火种,或许只能绽放微光,但我相信,当微光吸引微光,我与同胞们汇聚成灿烂星空,燃烧出美丽未来。”

郝长浩的入党申请书。

郝长浩也将他《入党申请书》里的誓言化作了实际行动。他的左胳膊和左手因出生时母亲生产不顺利而造成残疾,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尽管身有不便,可是这个22岁的大男孩对于下沉到村里开展防控工作可是十分投入的,经常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他刚刚帮助返京人员搬运了生活用品,又开始帮助村里的租户进行网上社区报到……

郝长浩帮助返京人员在网上报到。

“在我的身边,突然涌现出很多的感动,有各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远赴武汉,为‘武汉加油’的感动;有身边从事医护工作的同学每日全副武装的感动;也有我的父亲,一名共产党员每日坚守村头,防疫到深夜的感动……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要加入到党的队伍中。”

这是笔者从郝长浩的《入党申请书》中摘录的内容,郝长浩和他的父亲都是村口的守门员,只是父亲远在山东老家的村口坚守,而郝长浩与他北京残联的同事们共同守候在大兴区太福庄村的村口。

曲朝霞、杨明的“疫”线感怀和郝长浩的青春誓言为我们讲述了基层村干部和市残联下沉干部这些普通人在战“疫”前沿的动人故事。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同志严格值守、默默付出,大美北京摘掉口罩的那一天指日可待!(北京市残联供图)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