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9日在日内瓦表示,中国首次报告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对此,国际社会也给予高度肯定和称赞,认为中国政府与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富有成效、令人鼓舞,相信中国定能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首个疫苗试验已经开始
谭德塞当天在例行疫情简报会上说,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8000例,但中国首次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谭德塞说,世卫组织已向68个国家运送了个人防护装备,向120个国家运送了150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但物资仍然短缺。世卫组织正根据一份来自中国的协议供应商名单安排采购抗疫物资,目前正在敲定最后细节。
谭德塞说,目前许多国家对检测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的需求都很大,“未来物资短缺仍将是一个挑战”,世卫组织目前正向私营部门寻求支持。
他表示,在中国共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仅60天后,首个新冠肺炎疫苗试验也已经开始,首位入组志愿者已经接受试验性疫苗注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胜利。
中国抗疫成效传递必胜信心
《巴基斯坦日报》总编辑穆吉卜-拉赫曼·沙米表示,中国武汉现在实现了新增确诊病例零报告,这“既叫人吃惊又令人欣喜”。这有力证明了中国人民在应对挑战时的能力和为了克服挑战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建议所有国家向中国取经,学习中国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成功的。”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说,现在中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对人类抗击新冠疫情非常宝贵。中国的措施和努力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借鉴和参考。
埃及商会联合会秘书长阿拉·伊兹说,在疫情来袭的危机时刻,中国的制度优势再次凸显。
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资深医学科学家王斌表示,疫情正在世界多地暴发,武汉积极防疫的成果无疑给予全球抗击疫情极大的鼓励。中国以事实证明,通过周密的部署、强有力的措施、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研判,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
津巴布韦卫生部长奥巴代亚·莫约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在逐步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同时,制造业产能也在逐步恢复。中国经济恢复活力,对于亚洲、非洲和世界经济都十分重要,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扮演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匈牙利国际问题专家盖佐·塞拜尼表示,中国企业复工复产不仅会让中国经济迅速复苏,也有利于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多国借鉴中国企业“跨界”经验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这次疫情中,中国有多家制造业企业成功“跨界”转产抗疫物资,引起广泛关注。
比如,深圳企业比亚迪原本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疫情发生后,比亚迪迅速改建生产线,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实现口罩量产。如今,其口罩生产线和消毒凝胶生产线日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只和30万瓶。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进一步提高产能,在满足国内口罩需求后,还将供应给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
外媒报道称,中国企业“跨界”的经验已经被多国借鉴,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协调本国制造企业转型生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在疫情严重的意大利,著名汽车品牌法拉利、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工厂正在与意大利呼吸机制造商Siare讨论如何合作。
在英国,一些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已经成立了3支团队生产呼吸机,参与企业包括为民航和战斗机生产供氧系统的Meggitt公司、汽车制造商麦克拉伦等。
欧洲飞机制造巨头空中客车公司也正在考虑利用3D打印等技术来快速生产医疗物资,有消息人士称其目标是在两周内造出呼吸机原型,并在4周内投入生产。
在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制造商也正在考虑如何协助生产医疗设备。
(综合新华社消息)
声音
外交部驳“中国制造有毒”论
是哗众取宠,还是欺世盗名?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朱超)针对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携带病毒,呼吁抵制中国制造”的论调,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0日表示,在这场国际社会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疫情发生以来,看到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散播谣言、制造恐慌。”耿爽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不知道这些人发表荒谬无知、耸人听闻言论的目的是什么,是哗众取宠,还是欺世盗名?
他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防疫和医疗物资生产和出口大国。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面临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缺口,希望得到中国援助或从中国购买。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已经并将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为他们在华进行商业采购提供便利。中方负责任的行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要戴中国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以免染上病毒。”耿爽说,“在这场国际社会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即使科学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文明还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