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份责任”

——记战斗在国门一线的和平里医院感染科医生王晓燕

2020年03月21日13:45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池梦蕊 黄美倩)3月10日零点起,北京市正式启动经北京口岸入境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首都机场全部国际及地区进港航班,均停靠在首都机场处置专区。同时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区)设立针对非中转旅客的接驳点,由各省区市和北京市16区及开发区分别派驻工作组,做好24小时的分流转送工作。

3月9日,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感染科负责人王晓燕接到任务,前往新国展支援首都机场的疫情防控工作。发热门诊的工作刚刚结束没几天,她又要再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奔赴新的战场。

零点,工作首次正式启动

3月20日,是王晓燕正式进驻新国展,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1天。

“我们一共6个小组,每组5人,各配备一名医护人员。小组之间4小时一轮班,坚持24小时不断档。”王晓燕每天的工作从坐上酒店开往新国展的大巴时就开始了。20分钟左右的车程,她要把一会儿抵达后自己所有的工作流程在脑海里先过一遍。作为小组成员中唯一的医护人员,王晓燕除了要指导大家穿脱防护服外,还要协助处理好上一组遗留下来的防护用品,完成场地的消杀工作。整个过程她不敢有一点儿马虎,“每一个防护细节都必须做到位,不能有丝毫疏漏!这样才能让大家在投入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

“处置专区停靠航班的乘客,经海关检验检疫后,有发热症状的,会在第一时间由专业部门、车辆送至指定医疗点。其余目的地为东城区的入境人员就会到我们这边再次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查,以及信息登记和转运。”王晓燕介绍说。

尽管入境人员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筛查,大家仍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组长的协调下,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开展现场工作。

王晓燕主要负责对入境人员开展健康状况巡视,包括体温筛查、流行病学史询问等工作。“您从哪里来?”“有没有接触过确诊或者疑似患者?”“目前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王晓燕对每一位前来报到的人员都会进行详细的询问,一刻都不敢放松。在确认对方体温正常,没有任何异常状况后,才会开始接下来的转运工作。

目前,入境人员中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产妇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等不适宜集中观察的,在入境前提出申请,经严格评估后,可以进行居家观察。

小组内的“联络员”会根据地址联系相应街道工作组,核对是否已于入境前提出了申请,是否符合“特殊情况”,是否已经严格评估并同意。对于符合条件的旅客,会安排专车、专人送至居住小区,实现无缝对接。其他人员则统一乘坐大巴车前往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

王晓燕介绍说:“由于街道反馈信息的快慢不同,大家等待的过程中情绪多少会受到影响。但大多数人都很配合,有人担心家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还会主动要求去集中隔离。”

“时差”每三天就要调整一次

3月9日晚上接到的任务后,3月10日一早王晓燕就到指定酒店办理了入住。当天晚上零点到凌晨四点,是她值守的第一班岗。

晚上11点离开酒店去到工作岗位,凌晨5点才能回到酒店休息。“回来简单的洗脸洗手就睡了。睡前一定得把窗帘拉好,生物钟紊乱,有时候睡一两个小时醒了,就强迫自己再睡。”一开始的3天王晓燕都是这样度过的。

怕家里人担心,但又和家人存在“时差”问题,王晓燕和丈夫约定:“我每天给你打电话报平安,你可别给我打,有可能刚刚休息,醒了就睡不着了。”

从10号开始到今天,王晓燕这一组已经经历了三次倒班。“时差”每三天就要调整一次,让小组成员都有些疲惫。“我们现在是白班,航班班次明显比夜里的要多,加上最近入境人员增加,我们的工作量也大了,一组大概就要有25名左右的入境人员需要进行筛查、转运。”

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感染科医生,王晓燕多次提醒小组成员,呼吸道传播、接触性传播是最重要的两个传播途径,一定要认真完成防护服的穿脱,在接触过入境人员的护照、物品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手部消毒。

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份责任

大量境外人员的入境,现场也是突发情况不断,所有人都在绷紧神经,积极应对。

担心在途中交叉感染,不少乘客在下飞机后都是戴着帽子、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丝合缝,再加上一直情绪紧张,造成了额头温度较高的情况。“有很多这种入境人员,电子体温计显示37度3、37度5。”王晓燕对这种情况印象非常深刻,“这时候他们就会非常紧张,我们一般会过5到10分钟再测一次体温,甚至拿水银柱的体温计反复检测,看是否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期间,我们也会让他们放松,告诉他们造成体温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次的结果我们只作为一个参考,不会因此就定义为发烧。”

除了王晓燕医生以外,和她并肩战斗在首都机场疫情防控一线的还有5位东城区的医护人员,和平里医院感染科主治医生冉庆林、北京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魏丽娟、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齐赛男等人。他们和王晓燕一样,经历着“时差”的反复调整,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聊起这几天的经历,齐赛男记得他也遇到过一名特殊的乘客。从西班牙马德里独自回国的12岁小男孩,在父母的叮嘱下,自登机开始,一直在到达新国展集散点之前,始终佩戴着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期间水米未进。

齐赛男介绍说:“他还没进来之前状态已经不对了,负责带他来这里的志愿者过来通知的我们。我去检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有些脱水了。”因为新国展的工作区域里是不允许摘除防护用品的,齐赛男拿了一瓶矿泉水,将孩子带到室外一个空气流通的区域,细心的他自己站在上风口的位置,对方站在下风口的位置,让这名小乘客能够安心地休息并补充水分,直至恢复体力。

“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份责任,就是一份担当。”他们是白衣执甲的战士,逆向而行、冲锋陷阵。他们是守护国门的卫兵,不辱使命,不胜不归。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