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西服厂紧急“改行” 医用防护服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2020年03月12日17:30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医用防护服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疫情防控期间,丰台区一家25年的老牌服装企业火线转型,如今已可日产“消毒级”防护服八千至1万件、日产隔离衣1万件,以后还可以日产口罩5万到10万只,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可生产“无菌级”防护服的企业。 老牌服装企业转行医用防护服,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谁来生产

  “我们有制衣的经验,有熟练的工人”

  春节前,疫情危急,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紧张,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经过排查,发现了三四处可以改造成生产车间的场地。“有个药品生产企业刚刚建成了一处生产车间,正好可以改造成能够制造医用防护服的无菌净化车间。”这一发现,让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兴奋极了。

  解决了最让人挠头的场地问题,那谁能来生产防护服呢?这时,老牌服装企业依文集团主动提出:“我们有制衣的经验,有熟练的制衣工人,让企业转产,改造防护服吧。”企业一召唤,200余名工人争相报名。

  地儿有了,人有了,缝纫机、压条机等设备也买回来了,双方一拍即合。依文集团的防护服扩能项目被列入了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制定的扩能改造方案。

  为了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尽快拿到注册和生产双重许可的资质,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开辟绿色通道。“原本平时需要22个工作日才能办完的生产许可证,只花了1个多小时就办下来了。”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医疗器械科科长杨志刚说。

  2月19日,拿到生产许可,依文可以正式生产防护服了。“但更严的还在后头呢。”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赵冬梅提醒。

  怎么生产

  “和生产服装完全不一样,太难了”

  依文集团创立于1994年,曾参与过国庆70周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服装的定制任务。对于做防护服,依文集团的CEO刘学锋原本并没觉得有多难。“我们是做西服的。前期先了解了一下,感觉生产防护服的工序似乎很简单,几片布缝上就行,从工艺上来看,远没有做西服复杂。”但等到真正开始生产防护服,刘学锋才意识到:“和生产服装完全不一样,太难了。”

  工人要穿着全套防护服,经过多道消毒环节,才可以进入车间进行工作。防护服密不透气,穿一会儿就觉得浑身难受。工人不理解,缝件衣服而已,为什么还要穿上防护服?刘学锋则一遍遍地和工人们解释,这些防护服要交给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在严格的消毒环境下进行生产。慢慢地,工人们理解了、认同了,默默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加班加点赶制防护服。

  再拿缝纫机来说,想要生产防护服,每一台缝纫机都必须有固定的编号,每台机器无论是使用还是维修,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细致到某一天到底是哪个工人使用了这台缝纫机都必须严格记录在案。“医疗器械要求可追溯,从原材料进货记录,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记录,再到出厂检验报告,都要求必须可追溯。”赵冬梅向刘学锋解释。

  第一次来检查,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傻眼了,企业光知道埋头制造防护服,啥记录材料都没有。怎么办?改!第二次再来检查,这回倒是有记录了,但东记一条、西记一条,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再改!再查,再改……这样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终于,不光有了产品,所有追溯记录也完整齐备。

  防护服生产出来了,工人便找了块空地,直接把成包成箱的防护服随意堆放在车间的空地上。杨志刚带着队员们来检查,简直哭笑不得,防护服哪能这么随便堆放,改!

  车间怎么划分区域,标签上的说明书怎么写,记录文本如何填,原本以为很简单的小事,但做起来,却样样都和过去的生产流程截然不同。“当时觉得,造个防护服怎么这么难,处处受监管。但是事后再想一想,这么严格的监管才是对的。”刘学锋越来越认可监管。

  如何把关

  出厂须经“四关”检验

  下午3点,杨志刚又来到依文集团,对生产流程进行检查。在防护服车间内杨志刚一边走一边索要各种表格和数据,与车间内正在运行的设备一一进行比对。

  记者了解到,无菌防护服出厂,除去生产环节的裁剪、缝制、压胶、质检、包装、消杀外,还需要经过产品检测(外观、尺码、断裂、拉伸)、出厂放行确认等环节,以及质检部的微生物等抽检,也就是四道“大关”才算真正合格。

  “现在,我们每天可以生产‘消毒级’防护服八千至1万件,同时可日产隔离衣1万件。还有两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现在正在进行产品检测,预计可日产口罩5万到10万只。”刘学锋自己已经“转型”,对企业的生产底数烂熟于心。刘学锋说,依文集团现在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可生产“无菌级”防护服的企业,已经能生产出高级版的“无菌级”防护服,很快即可量产。

  西服企业生产的防护服质量如何?丰台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依文集团的生产流程和环节都符合要求,截止到目前,依文集团共送检40批次防护服产品进行检测,全部符合标准。

  本报记者 张楠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