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公园人坚守服务一线 为安全游园撑好防控保护伞

2020年02月20日21:21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池梦蕊)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目前,10家市属公园室外游览空间持续对市民游客开放,以“为游客服务”为宗旨,做好公园服务保障及初春植物养护的各项工作。近一个月的防“疫”阻击战中,北京的公园虽不是最前线,但是构筑良好自然环境、优质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为维护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稳定生活提供着服务保障。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为加强职工、游客防护和服务管理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市属公园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制订疫情期间游园须知,提示游客戴口罩、测体温,园内活动不扎推、不聚集、保持安全距离,健康文明游园。颐和园、天坛、北海、中山、香山等北京公园职工坚守岗位,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服务游客市民,为游客安全游园撑好防控保护伞,身体力行的宣传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他们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在门区,他们是提示员,提醒游客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在园区,他们是消毒员,做好服务设施消毒工作;在客服,他们是咨询员,细心解答游客方方面面问题。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监督员、志愿者,落实各种防控措施,做好防控宣传提醒,并投身于社区防疫服务。

他们,就是公园的售票员、验票员、保洁员、管理员,为公园安全、市民游客安全游览筑起安心、贴心的“保护墙”,层层确保公园景区疫情防控无死角,用双手坚守、以行动致敬,与全市人民一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

“疫情无情人有情,给你们公园人点赞!”

——玉渊潭公园售票员李源

玉渊潭公园票务队北门班的李源是一名普通的售票员,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她在售票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唱收唱付之外,还要对游客说上一句温馨提示:“入园前请在门口测量体温,请带好口罩再入园,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游园愉快。”

一天李源正在售票,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来到售票窗口对她说:“姑娘,你看我今天戴的口罩在来的路上破了,我没有多余的口罩,回家取一趟又太远。我也知道近期要戴口罩逛公园,可我这把岁数实在不想折腾了,你看怎么办好啊?”李源听了后,立刻拿出一副没开封的崭新口罩递给老大爷:“大爷,这是我自己的口罩,还没开封呢,给您用吧”。老大爷说:“不行不行,现在这日子口,谁家的口罩都嫌不够呢,我哪能用你的啊。”李源却说:“大爷您放宽心吧,口罩我还够用,如果大家都像您这样配合我们工作,佩戴口罩入园,为了自己安全,也为了他人安全,我们一定能打败疫情。”最终李源看着老大爷戴上口罩走向了公园,在门区验票处老大爷对工作人员说:“疫情无情人有情,你们让我从心里感受到了温暖,给你们公园人点赞!”

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口罩,架起了公园职工与游客心灵的桥梁。

制作温馨提示卡,身体力行做好窗口防疫宣传

——紫竹院公园服务班职工王莹

紫竹院作为免票公园,健步走、健身区日常锻炼的游客比较固定。作为80后、两个孩子的妈妈,服务队青年班王莹却主动申请到门区,坚守窗口服务工作。每天,她不仅提早20分钟到岗,主动拿起消毒液、酒精,喷洒门区、栏杆、服务台,做好周边环境消毒工作;更是通过积极学习防疫防控知识,主动协助开展入园游客体温检测、游客佩戴口罩入园制度,耐心做好说服劝解。她还自己动手制作温馨提示卡“戴口罩 勤洗手 多通风 少聚集 打喷嚏 捂口鼻 喷嚏后 慎揉眼 强防护 不恐慌 信科学 不传谣”,细心向游客宣传解释防疫要求,获得了特殊时期游园游客的理解和支持,用自己的行动构筑起公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方寸口罩背面的微笑服务

——颐和园游客服务中心讲解班班长赵陶陶

颐和园东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是劳模集体,其中的青年骨干赵陶陶既是讲解班班长,也是一名老党员。疫情防控期间,讲解班两位副班长都刚刚返京,必须在家隔离,每日防控工作和班组管理的担子都压在了赵陶陶身上。面对这种情况,她谢绝了让班组骨干与她一起轮流值守的提议,她说:“我是班长,更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在人员紧张、班组需要我的关键时刻,我必须扛下来。”就这样,整个春节她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

大年三十的上午,一个小男孩哭着来到游客中心求助,这个小男孩来自浙江省台州,与父母到颐和园游览走散了。赵陶陶立刻来到孩子身边蹲下身轻声安慰与询问,拨通了孩子父亲的电话。焦急万分的父亲得知孩子在游客中心安全等候时,激动的说:“太感谢你们了!孩子在你们那里,我就放心了,我马上过去接孩子!”在等候小朋友父母时,赵陶陶发现小男孩没戴口罩,马上拿出自己的新口罩帮他戴上,再三叮嘱他要注意做好防护,并一直陪伴着他至父母到来。送走一家三口后,赵陶陶对身边的年轻职工说:“疫情期间,我们更要为游客提供好优质服务,注重温馨提醒,加强对游客的防控宣传,这才是真正的‘无忧服务’”。

坚守一线战疫情

——北京植物园管理队队长刘传民

“我现在不能休息,疫情防控工作瞬息万变,门区又是游客最密集的地方,不在现场盯着防护工作我不放心!”说这句话的人是北京植物园管理队队长刘传民。从春节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他一直忙碌在公园门区,一天也没有休息。

刘传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与疫情防控指示要求,简化工作流程,提出了“一看二测三验四请”的入园管控措施,提示所有游客佩戴口罩入园,并为入园游客测体温。刚开始要求游客戴口罩测体温的时候,有些游客不理解。刘传民总是不怕重复,对这些游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示范讲解,每次都得到了游客的支持与配合,用科学又贴心的话语,化解了游客的紧张情绪。

一客一消毒,坚守岗位服务“老朋友”

——中山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班长郑彤

清晨6点多,中山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班长郑桐便匆匆开车出门,奔赴了她的工作岗位。疫情期间,游客服务中心是中山公园里唯一开放的室内场所,“定时消毒”就成了每天工作最为重要的环节。

为了防止游客摔倒,郑桐和同事们在用消毒喷壶喷湿地面后,小心翼翼地在门口摆放好“小心地滑“的提示牌,再用墩布把整个游客服务中心的地面墩干,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带着口罩的大家都有些微喘。“班长,再过一会是不是赵大爷、王大妈就该来了!”一个班员笑着说到。王大妈和赵大爷是游客服务中心的常客,无冬立夏,他们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游客服务中心,来这里看一看报纸,喝一杯热水,疫情期间不例外。为了保障每一位来园游客的安全,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一客一消毒”,粗略的算起来,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至少要对室内消毒十余次。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工作量的加大,班上有的年轻的新职工有些顾虑了,这时郑桐就会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比起那些在前线夜以继日工作的医务人员,我们这点工作算什么,在这个特殊时期,坚守岗位,全心全意地服务每一位游客,是我们每一个公园人的责任啊”。

“一客一消毒”赢得了来园游客们的一致赞扬和支持,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做法是对游客的负责。

不一样的春节假期背后,是一样的无私付出与坚守

——景山公园管理科负责人王爽

春节期间,景山公园为了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测量入园游客体温,在三个门区加装了“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查仪”。这种设备公园是头一次使用,为了确保测温操作工作的准确,确保公园疫情防控无死角,王爽投身到测温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工作,连续几个晚上都在门区忙到天黑。测温工作渐渐步入了正轨,但王爽每天早晨还是提前来园,到三个门走一圈才踏实。他积极响应全园支援一线的号召,每天都在门区岗上解答游客疑问。为了减少游客入园的密集度,他都是提前提醒游客准备测温,声音洪亮的提示测温位置。他说,虽然戴着口罩,但也得让大爷大妈听得真切。因为深入一线支援,他负责的公园防控疫情告示随着疫情的发展,已经调整了五版了,力求让游客清晰明白、安全游园。

昔日志愿非典 今日支援战疫

——北海公园琼岛服务队职工陈宇

陈宇,北海公园琼岛服务队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2003年,他曾深入“非典”病房投身志愿工作,和石景山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并肩战斗在一线,每天打扫12个“非典”病人病房,一趟下来需要五六个小时,一共坚持了两个月。十七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陈宇利用当年所学,主动在岗下时间带领班组职工不间断的开展景区和班内的消毒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为大家普及防护知识,制作了疫情防护知识和宣传视频,提醒身边职工和来公园游览游客加强个人防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职工同共战斗在一线

——香山公园服务队队长武立佳

大年三十,武立佳早早来到单位,到门区和游客服务中心去查看,门区有没有消毒、职工们有没有戴好口罩和手套、下了岗大家是否及时洗手,还有职工的情绪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他时时刻刻关心的问题,一干就是七天。武立佳的家中有2个儿子,小儿子还不到1岁,但是,非常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毅然选择了职责和使命。家人们也很支持他,父亲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这个时候,你不去谁去,你不上谁上,党员就应该这样!”

在武立佳的带领下,服务一队的全体职工拧成一股绳,虽然每天与各种人员接触也有紧张情绪,但是看到队长一遍遍的带领大家擦拭消毒、看到游客的支持和点赞,就理解了只要公园人在岗在位、恪尽职守,就一定能够众志成城、只待春暖花开。

关键时刻有我在

——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大熊猫班班长马涛

1月24日大年三十,14时起,北京动物园采取全面闭园措施,在外人看来,闭园了职工们也应该都在家休息了,其实不然,全园干部职工仍然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做好动物疫情防控,确保各种珍稀动物在特殊时期的健康。饲养队大熊猫班班长马涛就是其中一员。

“每天游客来看大熊猫其实算是对饲养员工作的一种监督,现在没有游客了我们就更得勤快,养动物不为别的,为的就是让它们健康生活。”马涛说着,但是手上的活没有停,取竹子、清扫兽舍、搭配营养套餐、行为训练、做观察记录……

作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榜样的马涛,早已经将行动落实融入了日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干好自己分内的事,越是在这种特殊时期越应该沉得住、做得稳,关键时刻,有我在!”

园艺养护不放松,让大家看到繁花如故

——陶然亭公园园艺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陶然亭公园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园艺菊、月季等特色花卉的养殖也没有一丝懈怠。目前正值菊花小苗上盆的关键时期,配土、上盆、浇水、通风等措施一样都不能马虎。大家都说:疫情再严重,只要做好防护,工作还是不能耽误的!园艺队班组人员,无论年轻年老,无论党员群众,在做好防护的状态下,纷纷进棚工作。棚内温度高,干一会儿满头大汗,口罩内全是水汽,大家都能克服。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班长将人员分组倒班,避免集中人多。做好交接养护,相互配合。截止目前,顺利完成1500余盆的菊花上盆任务。

将园林文化送到家

——中国园林博物馆宣教部王宇

为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园博馆暂停了对社会的开放,但工作人员的身影却从来没有离开。王宇就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作为外宣干部,王宇原本做了非常详尽的春节元宵节宣传方案,大年三十上午闭馆公告发布后,王宇在展厅中看着刚刚开幕的精彩展览、精心筹备还未与观众谋面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市集,脑海里有了一个新想法,因为闭馆而冷清下来的场馆又活跃了起来——摄像机、录音话筒、三脚架、反光板……王宇扛着设备,拽着负责春节活动策划的同事回到前不久刚刚布置完毕的活动现场,找画面角度、找串联的展品,现场修改口播介绍的话术,一晃连续3、4个小时不知疲倦。从大年初二开始,随着第一期《园林线上课堂丨新春?莳花弄草好园居》微课视频上线,园博馆“园林线上课堂”正式和观众见面了。

“希望大家在关注疫情、为医护人员鼓劲的同时,能在家闭户时有积极正向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宇觉得,打开手机就能通过微信看到园博馆的好展览、好活动,这也是宣传教育战线工作者在特殊时期的职责与使命。目前,“园林线上课堂”栏目已经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11篇图文推送,并在园博馆官方网站、微博、小程序,以及北京号、今日头条号进行同步发布,累计阅读量近6万人次。

工作和双报到都坚持,她是社区好党员

——天坛公园票务部主任崔卫华

崔卫华是天坛公园票务部主任。面对疫情,她放弃了早已安排好的年假,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票务部全体职工顶住压力,严防严控,在这场防控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担负起公园门区第一防线安全的重要职责。

作为党员,崔卫华在单位坚守岗位的同时,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她认真负责小区出入口人员排查登记,督导返京人员登记,发放核查小区人员出入证,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为做好社区疫情防控,营造安全健康公共环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上阵拼搏的有一线的白衣天使、最美的逆行者,还有一群为北京城市和谐稳定运行而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付出的公园一线工作者们。虽然,口罩暂时遮挡住了笑脸,但公园人和游客的心却更近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岗位坚守积极战“疫”,用坚守与奉献诠释初心与使命。

现在,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香山公园、景山公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都推出了“园林线上课堂、掌上公园、线上动物园”服务,尽可能满足市民游客宅在家开启“云游”模式 。其中,一位游客的留言令人动容——“每年春节后都要去颐和园赏梅花和拍腊梅,今春因疫情影响暂时去不了了,可皇家园林的博大与秀美,以及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待到山花烂漫时,梅花依旧丛中笑。”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