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非遗展全貌 夜间经济菜单丰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委员献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1月15日15:09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运河非遗展全貌 夜间经济菜单丰

  14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昨天下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8位委员走上主席台进行了大会发言。多位委员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就充分发挥首都文化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姚卫海委员

  大运河沿线成立联合非遗保护中心

  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东城区政协副主席姚卫海委员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时表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部活历史,凝聚着浓浓的乡情和历史的记忆。姚卫海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建议,专门组织编撰大运河北京段非遗文化丛书及音像资料,对大运河非遗文化进行统筹整理,并从历史、社会、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展现大运河经济文化发展全貌。

  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议针对大运河非遗传承人,市区两级参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给予适当经费的补贴。出台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的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支持非遗事业的发展。

  姚卫海指出,非遗项目非常多,因此要分门别类挑选出有市场、易传播、特色鲜明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和推广。比如,针对其中的优秀传统手工艺产品,可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高附加值开发。还可将大运河非遗植入艺术作品中加以展现,如运河号子、运河龙灯等非遗完全可以以音乐剧、舞台剧等形式来推广。

  姚卫海还建议,本市可牵头组织大运河沿线成立联合非遗保护中心,轮流主办大运河非遗保护论坛和非遗项目展览,交流非遗保护的经验,为运河非遗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张振军委员

  打造知识产权三个“高地”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张振军委员在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时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首都知识产权事业成果丰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版《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北京已经跻身全球五大科技集群。与此同时,北京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为此,民盟北京市委建议北京市打造三个“高地”。

  首先是打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研究和服务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智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首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推动首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国际化,推动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转型升级。其次要打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地方立法,做强知识产权法院,树立知识产权法治大国形象,争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北京,加强行业自律,实现社会共治等。第三,打造世界级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刘多委员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布局

  科学技术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信通院党委副书记刘多说,“5G+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是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动能,对北京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强化“5G+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地位。

  一是布局重点领域,加速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依托产业创新园区,开展智能控制、智能传感、通信模块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二是构筑创新链条,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生态。依托车联网、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开发,打造覆盖行业价值链全环节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构建可模拟产线、道路、城市等应用场景的行业应用测试验证平台,树立一批标杆示范项目。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环境,组建“5G+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开展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监测评估,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知识产权等服务;引导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进入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支持高精尖领域加快发展。

  刘爱森委员

  推进重点老字号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刘爱森委员代表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时表示,目前北京市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已达到11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全聚德、同仁堂、内联升等老字号龙头企业,一直是北京的“金名片”。在消费升级、品牌强国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开始主动改革创新,成为新一代“爆款”制造机。

  刘爱森提出,首先要加强产权保护,稳固老字号发展根基,建议建立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老字号评选权之间的无缝对接机制,并引导企业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政策扶持,给予老字号政策阳光,在资金、技术、人才、用地等方面,有计划地、适度地向老字号企业倾斜。

  同时,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激励老字号企业在销售、宣传、跨界合作、多元化、IP化等方面做更多加法,并进行传承中的创新,加快推进重点老字号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为其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吴晨委员

  规划建设新首钢数字智能园区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别发言时说,经过10年的持续积累和努力,新首钢园区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未来首钢园区“活力复兴”应打造新时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钢样板”。

  他建议,规划建设数字智能园区,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园区。

  加快推动地铁建设,以绿色交通引导沿线用地的开发建设,营造“无缝城市”和社区环境。建议尽快启动地铁11号线(M11)一期东段项目和R1线建设。

  关注后奥运时代。通过冬奥会的举办创造更多的长期就业机会;建立大型活动、旅游服务、商业开发在内的综合业务多元开发体系;培育自主品牌项目,打造群众性体育活动品牌。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打造“宜居环境、创新事业、生态低碳、交通网络、教育文化、邻里交往、医疗健康、服务配套、管理治理”九大场景。

  史利国委员

  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工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融工会主席史利国发言说,推动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史利国表示,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构建统一、标准、规范、高效、优质的高技能人才公务服务体系,需要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级认定、晋升、薪酬待遇为一体的技能形成体系和保障机制。

  史利国建议,以政策吸引人才、以环境留住人才、以文化凝聚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刘东晖委员

  让夜间经济“菜单”更加丰富

  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日东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东晖关注夜间经济。刘东晖建议,应让夜间消费的“菜单”更加丰富,努力让京城的“夜”有吃、有玩、有烟火气,也有文艺范儿,既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要,也充分考虑各年龄层的兴趣点,满足90后、00后的沉浸式、高互动娱乐体验需求,为人们夜间消费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选择。

  针对夜间经济发展的现状,刘东晖提到,目前北京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重点聚焦在打造大型综合商场、消费商圈、重点街区等,这是必要的,但也要广泛征求市民所需和群众出行意愿,充分考虑消费便利性问题,结合“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就近为市民打造一些“小而特”的夜间消费场所,吸引居民就近消费。

  本报记者 张蕾 贾晓宏

  刘苏雅 张骜

(责编:孟竹、高星)